【摘要】開放的社會對人才的英語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英語聽力是正確理解對話信息的基礎。高職學生的英語教學中,聽力一直是高職英語教學的一個難點,面對當前高職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學習興趣缺乏,聽力技巧欠缺等教學困境,高職英語教師應當引入支架理論,充分運用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支架,通過學生的獨立探索、協作學習、學習效果評價等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提高聽力能力。
【關鍵詞】支架理論 高職學生 英語聽力教學
進入二十一世紀,開放的社會對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社會對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英語聽力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對話信息的基礎,然而,作為學習語言的四種基本技能之一的聽力能力提高一直是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可以探索利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支架式教學模式,將學習任務分解為搭建支架、情境教學、獨立探索等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聽力能力。
一、支架理論內涵
支架理論的前身是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與建構主義學說。維果斯基認為,兒童的智力發展存在一個最近發展區——既學生自身能力能夠到達的學習高度與在老師或者同伴幫助下達到的學習高度之間的地帶,就是教學的目標。教育心理學中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本質是學生內化所學的知識,建構自身知識框架的過程。
支架理論中的“支架”二字是一種形象的比喻,指的是教學作為一種支架,幫助學生不斷積極地建構自身知識框架的過程。所謂的“支架式教學”,指的是教育者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幫助學習者進一步理解問題,因此事先要分解復雜的學習任務,以便于將學習者深入理解問題。支架式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界定,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過程的實施、管理調控為支架。搭建支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然后逐步地把管理調控的任務轉交給學生自己,讓學生自主、獨立地探索學習,建構新的認知,并通過師生協同討論、評價學習效果。
具體而言,支架式教學有以下幾個環節:
1.搭建手架。教師圍繞當前的教學內容和學習主題,按照“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建立概念框架,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2.進入情境。教師將學生引入教學問題情境中,幫助學生找到概念框架中的具體節點。
3.獨立探索。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自行獨立的探索教學問題。
4.小組協作。學生自行分組,探討教學問題,得出結論
5.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學生和教師對本次教學活動的評價。
二、當前高職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聽、說、讀、寫作為外語學習的四種基本技能,一直是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其中,“聽得懂”是進行交流的第一步,而聽力一直是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高職學生的學習法難點。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深入實施,國與國的交流日益頻繁,社會對人才的英語的交際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既要聽得懂也要說得出。然而,當前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聽力基本功欠缺等教學困境
1.傳統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高職英語的聽力一直是高職英語的教學難點。聽力訓練需要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積極參與課堂訓練。傳統的聽力教學模式中,教師先解釋聽力材料中的難點詞匯,然后放2-3遍聽力材料,讓學生完成題目,教師提問,對答案。這樣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其他學生也容易覺得單調乏味,課堂氣氛沉悶。90分鐘的課堂教學,反復的聽聽力材料,效果卻不顯著,進而久之讓學生對聽力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
2.學生在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當前高職學生英語聽力方面問題較為突出。首先是語言基本功欠缺,缺乏相應的時態、詞語搭配等方面的語法知識,加之缺乏一定的語音知識,嚴重影響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口語方面的欠缺又嚴重影響了學生陳述自己觀點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不活躍,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欠缺多元文化背景知識,對課堂聽力材料最多能分辨一個英式發音或是美式發音,導致教師在聽力課堂上的知識拓展舉步維艱。最后,很多學生缺乏必要的聽力技巧,他們認為成功的聽力就是聽懂了每個單詞,每個句 子,而忽視了整體意思,絕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做筆記的習慣,邊聽邊忘的現象很多見。總之,高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相對差,對學習英語缺乏興趣,傳統聽力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三、支架理論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引入支架理論,需要將課堂分解為:定位最近發展區、構建支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效果評價五個方面。
1.定位最近發展區?;谥Ъ芾碚摰穆犃δJ綐嫿ǖ氖滓蝿帐嵌ㄎ粚W生的最鄰近發展區。鑒于高職學生原有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策略、學習自主性等因人而異,學習動機各有不同,定位學生的英語聽力最近發展區不應該一刀切,而是應該隨著個體的不同而變化。對學生而言,根據他們自身的學習能力量身定做的最近發展區,激發了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老師、同伴的幫助下,自己獨立探索,在原有知識結構上建構新的知識框架,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習能力。
在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指導下,可以將高職學生根據現有英語水平分為三個平行教學組:高水平組、中等水平組和差水平組;三組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各不相同,根據不同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框架,最大程度的有效使用學生原有知識,內化建立支架過程中出現的新知識、新技能。
2.構建支架。在支架式聽力教學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對每學期的聽力教學任務進行分類,具體到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都要分類。然后根據三個平行教學組學生可能達到的程度分配教學任務。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后,才能較好的給學生搭建學習的腳手架,才能使教學活動成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由于課堂教學的情境性與實時互動性,教師不可能完全預支教學活動中的種種情境,因此,教師在預設聽力教學目標時,必須留出足夠的動態空間,以應付教學中出現的突發事件。預設的任務應以學生最大限度達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甚至超越最近發展區為主。教師在教學中不要拘泥傳統教學設計框架,而是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機智地應對課堂上發生的種種意外。同時,教師還需要照顧三個平行教學組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圍繞聽力課堂設計相應的聽力學習活動,將負責的聽力任務簡單化,盡可能讓三組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聽力課堂上都能完成任務。endprint
3.進入情境。教師搭建和教學支架后,需要將學生引入聽力內容情境教學中,具體的教學手段可以多種多種,例如多媒體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視頻、圖片或者音樂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消除對聽力學習的抵觸情緒和焦慮情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本能,營造與聽力材料相關的氛圍。基于支架理論的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教師首先下達不同的教學任務,然后引導學生在進行聽力練習前先通過自主學習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順利進入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的環節。
4.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谥Ъ芾碚摰母呗毬犃φn堂,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首先要讓學生自行根據個人的知識程度掌握學習時間,其次要讓學生圍繞聽力單元主題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各種信息的搜集。在獨立探索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分享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大程度的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最初的教師指導可以適當的多一些,逐漸讓學生探索,慢慢的撤去教學支架,最終讓學生獨立探索。
小組協作學習中,根據最近發展區的程度分成若干個小組,確保不同程度的學習者能跟上本小組的學習進度,盡可能的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積極的參與小組討論,使每個學生既能共享集體思維的成果又能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查漏補缺。
5.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協作學習中學習 小組對個人的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個體的學習能力、對該協作小組 做出的貢獻。教師層面上的效果評價可以通過每組學生的個人學習 報告形式來判斷他們對某個知識主題的理解程度,確定他們是否完 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是否進入了最近發展區,到達了潛在發展水平。
四、小結
支架理論的宗旨是教學要關注每個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求知欲,讓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都能在英語聽力課堂中受益。這也正是支架理論在高職聽力課堂中運用過程中最具有挑戰的部分。高職英語教師應當思考如何讓課堂教學充滿個性,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進而讓整個高職英語聽力課堂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史傳龍.基于“支架”理論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4:56.
[2]康凱.支架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興學院學報,2014.7:71-73.
[3]王黎黎.基于支架理論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6:63-164.
作者簡介:蔣瑛珺(1988-),女,漢族,浙江永康人,碩士,講師,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