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娟
摘要:有效教學策略有著其自身獨特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等,對現階段教學改革有這個積極的理論指導及實踐參考。本研究從教學策略內涵入手,討論分析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進程的異同。實施有效教學策略的重要意義。同時,結合高中數學教學詳細分析了實施有效教學策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高中數學 有效教學策略 變革
課程實施在課程改革進程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想更加有效推行課程實施,就要更加重視課程教學,因為,課程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礎和途徑。由此看來,推進課程改革實際上就是針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為了適應新課程的實施,很多教學理念、教學計劃、教學結構等不斷提出。這些改革無一例外的均落在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課程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乎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有效教學是為了順應新課程改革而逐漸被人們關注的。有效教學無論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式的選擇,還是在教學理念以及教學策略等等方面,均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性。有效教學注重的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全面提升素質教育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一、教學策略內涵
雖然有關教學策略的相關研究也進行了很多年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關于教學策略的界定方面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教學策略的相關界定有共性認識,同時也存在明顯分歧。教學策略有其自身特定的目標,為了完成其本身目標,建立了教學策略特有的教學環境。并且為了完成特殊的教學任務,有針對性的選取了教學方法、對教學材料進行了有效組織。另外,在教學環境中對師生的教學行為也提出了明確要求。以上這些均是教學策略范疇內的共識性認識。主要分歧在于:教學策略是理論性指導還是實踐性指導,尚處爭論中。理論指導認為:教學策略的實質就是教學思想,是教學模式的時代體現。實踐性指導認為:教學策略實際上就是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案。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根本分歧就是對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相關概念未形成科學統一認識。要想消除教學策略的認識方面的分歧,科學把握其內涵,就要對教學環節的相關概念進行科學分析,準確把握。
二、有效教學界定
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效教學同樣包含兩個方面:教師的有效教和學生的有效率的學習。教師的有效教,都是僅僅圍繞如何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展開的。只有學生高效率的學習,教師教的效率才能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效。反之,教師的有效教學無從談起。基于此,有效教學的界定,應當包含以下三個方面:1.能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有效教學的根本目標和唯一檢驗標準。2.有效教學過程如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有效教學開展的基礎。3.有效教學最終目的是實現“有效學習”。那么,為了能夠實現有效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有針對性創新教學條件。
三、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意義
實施有效教學策略的意義主要體現在,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能夠促進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以及有利于教師素質全面提升三個方面。首先,相關研究表明,有效教學策略實施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有著積極促進作用,而學習興趣同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呈現正相關。如果學生學習興趣比較濃厚的話,教師自然就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進行科學化的分析,這樣對于改進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將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其次,有效教學策略在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方面對教學活動均會給予理論上的指導,而在教學方法采用、課堂組織形式以及教學材料選擇方面都會給予實踐性的指導。同時,有效教學策略對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要素,同樣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因此,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能夠促進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再次,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是比較復雜的系統工作。而有效教學策略能夠對教學活動全過程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值得教師進行深入研究,改進自身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四、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變革
(一)教師準備策略
高中數學實施有效教學策略錢,教師應當認真的進行教學準備工作。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應當包含2個方面:一是,對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開展的各個關節進行認真梳理,從而確保高中數學中實施有效行為的成功。二是,對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過程中學生、教師的心理、生理等等方面要進行充分了解,保證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能夠在耗時上經濟合理,同時能夠產生最理想的實施效果。高中數學教學能否產生最有效的教學效果,這和教師的課前準備十分密切,教師的教學準備將會直接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產生影響。
(二)反思性教學策略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采用一定的問題教學法。這種反思性教學策略一般包含兩個方面:一、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反思;二、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反思。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教學掌握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狀況,并通過反思性的教學來解決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所出現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數學反思性教學需要教師運用反思的態度、批判的態度和方法,找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以及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認知,不斷的尋找數學教學和學習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學習規律。這種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教師教授數學的合理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分層教學策略
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受遺傳、教育和環境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心理、生理、知識、個性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等都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差異。這就意味著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能實行“齊步走”或是采用“削尖拉平”政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不能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即分層教學法,這樣更可以因材施教,尊重個體發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整體,分層推進,因勢利導,分層指導,按需教學,不斷的進行反饋和補償教學。
(四)強化信息技術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在數學教學中雖然已經運用了很長時間了,但通過調查發現其仍停留在淺層探索階段。隨著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會有更多的指導。從硬件構成來看,我們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下開展教學信息化。從教學構成來看,信息技術教學是現代教育的補充,可以使教學更加的科學化、合理化和高校。
參考文獻:
[1]杜萍.課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魏清.中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