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洲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深化,使得高中英語的教學要求也隨之提高。傳統英語教學中遺留下的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不理想等問題依然影響著現階段的教學。而支架式教學以其自身獨特的教學優勢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首先對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現狀和作用進行了概述,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具體的應用措施,以期能為廣大教學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支架式教學;情境支架
英語閱讀是高中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難點。但是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多數采用“機械式”的訓練方法,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英語閱讀練習,使他們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狀態,降低了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影響了他們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支架式”教學模式就以獨特的優勢被應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當中,有助于閱讀教學成果的改善。因此分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基于素質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雖然得到了創新發展,但是從其整體現狀出發,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的解決。例如,高中英語教師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側重于英語課本中英語短文的背誦,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內容單一而乏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英語閱讀學習興趣。教師的角色轉變,是“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的核心環節。教師在轉變自身角色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學習習慣,因而“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為學生在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問題支架”的構建措施
作為支架模式的基本構建內容,“問題支架”主要用于對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發散性問題進行創設的方面,以此來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并且通過對問題進行研究的方式,掌握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或是內容。以高中英語教材中“Hallowen”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選擇通過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問題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將班級內同學進行分組,引導各小組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這樣做能夠保證學生在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前,就已經初步了解與萬圣節相關的知識,帶著問題開展進行接下來的閱讀環節,自然能夠避免應用傳統方法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逐字逐句反應的問題出現,學習質量和效率也就能夠得到應有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時較易出現的問題還包括多義詞,以“cook”一詞為例,絕大多數學生在看到該詞是的第一反應為“烹飪”,但是在涉及經濟學知識的文章中,“cook”一詞通常被譯為“做假賬”。由此可以看出,想要保證所構建“問題支架”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應當結合需要學生閱讀的內容對語境展開分析,保證所提出問題與文章語境相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對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多義詞的具體含義進行準確、高效的區分。
2.“情境支架”的構建措施
“情境支架”的建構,要求教師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入手,讓學生進入到某一特定情境之中,進而讓學生在對閱讀材料的主旨內容進行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例如一些教師所使用的英語閱讀材料中的“movie”一文涉及到了“Spider-Man”(蜘蛛俠)和“Captain America”(美國隊長)等影視人物,教師在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可以以上述人物為教學情境,借助相關的影視片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境支架的建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自身的引導作用進行充分發揮。
3.“文化支架”的構建措施
在現階段的高中英語學習材料中,英語閱讀教學所使用的文章主要以英語國家的本土文化為主要文化背景。如果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他們在閱讀教學中,可能會對閱讀材料中的一些內容難以了解,因而教師可以借助電影、報刊和網絡媒體的作用,完成“文化支架”的建構工作。例如在對以“England”為主題的閱讀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諸如“Wales”(威爾士)、“England”(英格蘭)這樣的地理詞匯。對此教師可以從英國的國土組成入手,構建文化支架體系:如英國國土主要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部分組成,進而在對各個區域的文化背景進行適度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構建簡單的文化支架模型,從而讓他們對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地理信息進行了解。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靈活運用問題支架、情境支架、文化支架等教學手段對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使學生學習更加高效并極大程度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水平,值得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更廣泛的推廣。
參考文獻:
[1]胡莉娟.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學生英語,2016,48:38.
[2]齊景梅.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