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平
【摘 要】小學美術的課程內容主要是繪畫,隨著社會的發展,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可以融入到課堂中。繪畫是美術課堂最基礎的教學內容,但美術課堂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繪畫,對于色彩的認識是很關鍵的,色彩基礎的學習是六年級美術的重要學習階段,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更強,課程教學中更要關注學生,重視課程內容與教育目的的融合,把多方面的美術知識傳達給學生。教師要抓住學生年齡階段的特點,通過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辨別和搭配色彩的視覺能力,學習美術文化與生活的關系,適應世界色彩的多元化。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基礎;教學思考
一、了解學生的心理
六年級學生大多在11~13歲,該階段是學生學習色彩最好的年齡階段,學生自主性提高,對于色彩的搭配和選擇有自己的主見。先要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學習心理,有效的解決教學問題,克服老式教育的單一性,擴展美術色彩課堂教學,利用多樣的方法培養起學生對于色彩的敏感性。在低年級階段,學生經常喜歡畫畫,但隨著年齡增長,興趣的主導性成了學習的主要因素,美術課堂的成效大大降低,學生交頭接耳,不想參與課堂,那么要調動學生美術課堂的參與性,就要樹立起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要讓學生了解美術課堂的重要性,改變學生主觀不重視美術課堂的觀念,激起學生的競爭和團隊合作意識和,以此才能開展課堂。色彩教學獨具特點,對于學生自助發揮非常有利,找到美術課堂學習的切入點,就能提起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是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
二、調動學生視覺感官
色彩本身就是豐富性和多樣性兼備的,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美術基礎知識。色彩課堂的教學,最直接接受學習信息的感官就是視覺,相對來說,視覺也是開展課堂最有利的感官,教師可以通過吸引學生的視覺來開展課堂。把認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和理解色彩的多樣性。
首先,課堂的引入時就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社會的進步,讓學號接觸和學習的方法也是多樣的。對于六年級的學生,在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下,色彩在生活中的運用無處不在,可通過學生身邊最熟悉的,最感興趣的事物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可以播放學生喜歡的動畫類節目,通過動畫人物著裝的色彩和場景變化的色彩,和學生互動,發現色彩的運用的不同。引導學生發現色彩的區別,動畫片的換角色都是暗色系的顏色,清新美麗的圖畫都是用明亮的色彩搭配形成。
色彩課堂導入后,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觀察力,觀察不同場景中顏色的運用,觀察同學衣服的顏色,觀察生活中顏色的產生。比如,在生活中,雨過天晴之后,會出現彩虹,是由于空氣中懸浮的水滴收到陽光的照射,使光色散形成了美麗的彩虹。結合圖片對學生對于色彩的認識進行更深一步的教學。通過圖片的對比,讓學生認識顏色的冷暖,對比色,三原色(紅、黃、藍)和三基色(紅、綠、藍)的認識,電視機的色彩就是由三原色的組合搭配形成。
要結合生活,調動學生思考和觀察,培養學生橫縱向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讓色彩的基礎理論知識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實際例子理解,引導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三、課堂實踐理解
創新能力也是藝術性課程重要的培養對象,繪畫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對于色彩學習的理解,學生可以通過繪畫來發揮學習色彩的自主運用能力。繪畫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美術的學習范圍非常廣泛,當然繪畫不是唯一的時間方式,也可以通過手工剪貼畫的制作等,形式多樣的方法來滿足不同學生對于色彩運用的實踐。讓學生自己動手,是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色彩感,更深刻的認識色彩,在自己的摸索運用中,教師可結合個體學生的特點,有方向的進行指引。
課堂的實踐不能只局限于對于色彩的運用,也可以結合其他的藝術學科和文化學科,來讓學生體驗色彩的多樣性。比如和音樂元素的結合,音樂是一門聽覺課程,而美術是視覺課程,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不同節奏的音樂,來讓學生用顏色來形容不同音樂律動的感覺,讓學生把音樂和美術相結合,視覺和聽覺感官相互溝通,來理解色彩的感覺。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感受音樂的同時,用色彩來成呈現律動的不同,深入學習色彩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四、科學活躍課堂
六年級的學生對于新的知識也是充滿好奇的,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科學的知識,也是激起學生興趣,活躍課堂的好方法?;B蟲魚、各種自然現象都是引起學生注意的好素材,比如在色彩的教學中,就可以講述變色龍這一種生物的特點,讓學生不僅可以在自然中學習美術,也提高了自身的學習體驗和藝術素養。
新時代下的美術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心理,還要掌握好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創新性,把廣袤的知識網絡結合到色彩基礎的教學中,讓學生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課堂中,藝術與技術相結合,在實踐中體驗真知,師生相互交流,才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常虹.《論小學色彩教學對創新能力的培養》2014.
[2]吳超.《用研究的眼光認識中學美術教育》2013年18期.
[3]王彪.《論創新型美術課堂的科學構建》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