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CBL教學法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將本院2015級中職護理專業學生120名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60人,觀察組使用CBL教學法,對照組使用常規教學法。結果 CBL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優于常規教學法。結論CBL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適合在《內科護理》的教學過程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CBL教學法 《內科護理》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248-02
前言:CBL教學法主要是指以“病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國內外很多醫學院校的教育實踐結果證明,采用CBL教學法具有較好的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15級中職護理專業學生120人,將所有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結合入學成績、年齡以及性別進行分析,發現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為兩組學生安排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使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內科護理》教材。
1.2教學方法
兩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師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面對面進行課本知識的講授,按照教材中的順序,包括相關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護理目標、護理措施等基本內容進行教學,沒有其他特殊的要求。觀察組采用的是CBL教學法,具體過程:第一,準備臨床病例資料。教師在授課前幾天按照教學內容準備好相關的臨床病例資料,發布在班級群,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資料。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對病例資料設計若干思考問題。如在學習糖尿病病人護理時,課前準備的臨床病例為:患者,女,20歲,口干、多飲、多尿、體重減輕8個月。體檢:T36℃,P96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呼吸深大,可聞到爛蘋果味,皮膚干燥,煩躁和嗜睡交替出現。空腹血糖:9mmol/L、餐后2h血糖:13.8mmol/L,血脂高,PH<7.0,尿酮(++)。初步診斷: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結合上述病例請思考:1.什么是糖尿病和酮癥酸中毒?2.為什么會發生酮癥酸中毒?其誘因是什么?3.對此病人如何實施護理?通過情景導入新課,增加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二,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按每6個人為一小組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對臨床病例進行討論分析。教師指導學生從臨床病例中討論總結出疾病的致病因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護理體檢及輔助檢查的結果,然后指導學生分析病案中評估資料,討論患者可能存在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進而將問題轉化為護理診斷,實施護理措施。最后各小組代表匯報、分享討論結果。在病例討論課堂中,可以進行角色扮演,營造一種逼真的臨床護理氛圍,使護生在類似于臨床的環境中接受系統化整體護理的各種能力及技能訓練。如對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指導,“護士”就可以向“患者”進行有關休息和運動、情緒調節、飲食護理、藥物療效觀察及病情監測等方面的指導。分組討論大大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角色扮演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第三,歸納總結。在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以后,教師對各小組討論分析結果進行點評,教師對思考問題中的知識進行分析總結。
1.3評價方法
1.3.1考試成績的評價
課程結束后,兩組學生由學院統一組織期末考試,考試試題由學院教務處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題型包括名詞解釋、選擇題、填空題、簡述題、案例分析,滿分100分,考試時間2小時,且閉卷考試。評估的標準為:≥85分為優秀,≥70分為良好,≥60分為及格,<60分為不及格。
1.3.2兩組學生對教學滿意度評價
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兩組學生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共發放120份調查問卷,回收120份調查問卷,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2.結果
2.1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學習情況
在分析教學效果的過程中,要求教師主動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課堂表現來看,觀察組的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參與臨床病例討論分析,因此對病例的問題理解得比較透徹。通過臨床病例學習,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為將來醫護實踐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對照組在傳統教學方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習的過程比較枯燥、乏味,學習質量不高無法有效記憶更多的基礎知識。
2.2學習效果評估情況
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分析,比較之后可以發現,觀察組的理論知識測試結果和對教學滿意度都比對照組好,因此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 對實踐能力的要求較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學習,而忽略了臨床實踐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不能有效增強教學效果。使用CBL教學法主要是病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使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設計通過臨床病例把學生帶入真實的情景之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用CBL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快速的融入課堂的討論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參與一些具體的病例問題思考和分析,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大大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CBL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值得在《內科護理》教學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桑文鳳,趙習德,孫娟. CBL教學法在心臟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09):68-69.
[2]烏云.CBL教學法在心臟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08):97+99.
作者簡介:
羅巧(1976.4-),女,四川省廣安市人, 本科,主治醫生,研究方向:內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