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琴


摘 要: 本研究分別用詞匯語義相關的教學方法與語義不相關的教學方法對被試對象進行詞匯實驗教學,其中,受試對象在單雙周分別接受不同的教學方法,之后進行測試。測試分為前測、即時后測及延時后測。實驗結果顯示,語義不相關的教學方法更能促進詞匯的學習。
關鍵詞: 詞匯教學 語義相關真詞 語義不相關真詞
一、研究背景
關于詞匯語義相關教學到底是促進詞匯學習還是阻礙詞匯學習都存在各自的理論基礎和研究結果的支持。心理詞匯和語義場理論是詞匯語義相關教學的強大后盾。支持語義相關教學的學者們認為,它可以促進詞匯學習,具有較好的記憶保持效果;反對這種詞匯教學的學者們的理論依據為:干擾遺忘假設。以往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他們為這一領域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尚有可以改善的地方。比如:就研究材料而言,部分實驗研究材料采用假詞(Tinkham,1993),或圖片配以假詞。他們將假詞等同于二語生詞,但假詞卻與二語詞語有明顯不同;就實驗方法而言,有的研究中無實驗教學過程,僅僅只是被試自學。如:Finkbeiner & Nicol(2003)。此外,很多研究并沒有考慮到從不同深度考查學習者對詞語的掌握情況,只是單一回憶測試或再認測試。其次,雖然二語習得詞匯語義相關教學非常普遍,國內在這方面的實證研究大多支持這個觀點。而國外研究結果則很不相同,有的實證研究結果支持詞匯語義相關教學,但也有很多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語義相關教學方法非但不能促進詞匯的學習,相反還會阻礙詞匯的學習,反而是詞匯語義不相關的教學效果比語義相關的教學方法達到的效果更好。
本研究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實驗研究探討和分析研究詞匯語義相關教學與不相關教學的教學反饋效果。如何讓學生正確快速地掌握詞匯,是每個英語教師都關注的話題。但在詞匯教學中,到底是采用哪種教學方法——語義相關的真詞教學方法還是使用語義不相關的真詞教學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方法還有待考究。
二、研究過程與結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探討詞匯語義相關教學與不相關教學的效果。通過實證研究探討到底是語義相關真詞教學方法還是語義不相關真詞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大學生二語詞匯習得。前人的研究大部分都沒有與真實教學課堂相結合,而只是讓受試對象自學詞匯表學習詞匯。本實驗采用實驗教學,并且不是單純以詞匯表的方式呈現詞匯,而是將詞匯融入不同故事中,通過語境呈現詞匯。因此學習過程不再是被試的自學,而是有教師指導和教授的真實課堂。
為了更具實用價值,本實驗選取的詞匯為英語真詞,不同于以往很多研究。之前很多研究選擇的詞匯都是假詞,如Tinkham于1993年、1997年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生造詞,將生造詞和母語匹配,如mouse-kunop; pear-okess,其中mouse和pear為母語詞匯,kunop和okess為生造詞,然而學生在以后生活和學習中對這些生造詞不會再有更多接觸,生造詞本身對受試詞匯量的提升毫無幫助,因此,本研究選用真詞,對二語習得的詞匯教學更具實際意義。
本研究設計了回憶任務和再認任務,旨在從不同深度研究分析受試對象的詞匯習得情況。同時,我們還從回憶和再認兩個不同層面討論詞匯語義相關與不相關教學方法能取得的教學效果。
本研究中,被試為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非英語專業大一某班學生,人數為30個。通過查閱《劍橋國際英語詞典》重排校訂版,選擇80個被試未學過的詞語(為減少受試本身已有詞匯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在選取詞匯時,先選取另外同等水平的對象(平行班學生)做前側,選出大部分同學都不認識的單詞),用詞匯語義相關教學方法與詞匯語義不相關教學方法對同一組受試對象進行了詞匯實驗教學,單數周采取詞匯語義相關的教學方法,雙數周采取詞匯語義不相關的教學方法,教學周期為2個月(即8周——在1,3,5,7周采取語義相關真詞教學方法;在2,4,6,8周采取語義不相關真詞教學方法),之后進行測試,測試又分為前測、即時后測、延時后測。其中80個被試未學過的詞語(蔬菜類、家電類、動物類和身體部器官語義域各20個),蔬菜類20個單詞中隨機選10個為一組A1,家電類20個單詞中隨機選10個為一組B1,動物類20個單詞中隨機選10個為一組C1,身體器官類20個中隨機選10個為一組D1。其中A1,B1,C1,D1用于詞匯相關真詞教學。各組剩下的40個單詞隨機分為四組,A2,B2,C2和D2用于語義不相關的真詞教學。用詞匯語義相關的教學方法與詞匯語義不相關的教學方法對受試對象進行詞匯實驗教學,受試對象分單雙周接受不同的教學方法,單周接受詞匯語義相關教學法,雙周接受詞匯語義不相關教學法,之后進行測試。測試將分為前測、即時后測和延時后測。同時,本實驗中,實驗受試對象為同一批學生,即實驗組和控制組為同一對象,排除了因為實驗組和控制組本身能力水平不同,詞匯量的差異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語義相關類詞匯分組情況如下表1:
測試內容采用SPSS19.0版本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探討兩種不同詞匯教學方法所取得的教學效果。
本研究中擬選取來自英語蔬菜類、家電類、動物類和身體部器官語義域的具體名詞(每個單詞長度為5個—10個字母)。在教學二語詞匯習得時,分開成語義相關真詞教學一周,語義不相關真詞教學一周,對語義相關組和語義不相關組分別采取詞匯語義相關教學法和詞匯語義不相關教學法,學完每組詞匯進行一次即時后測,測試包括回憶任務和再認任務,并以同樣方法在7天后進行延時后測。教學安排如表3:
以第一周學生學習A1部分詞匯為例,前測:將A1部分10個英語詞匯先發給學生,學生能正確翻譯出該單詞的中文意思得1分,共10分。30個學生所得平均分計入前測結果,以測試學生在學習A1部分詞匯之前對該部分詞匯的識別情況。即時后測:在該課堂學習完A1部分單詞之后,對學生進行即時后測,同樣,學生能正確翻譯出該單詞的中文意思得1分,共10分。30個學生所得平均分計入前測結果,以測試學生在學習A1部分詞匯之后對該部分詞匯的識別和掌握情況。延時后測:在學習完A1詞匯一周之后,對學生進行延時后測,學生能正確翻譯出該單詞的中文意思得1分,共10分。30個學生所得平均分計入前測結果,以測試學生在學習A1部分詞匯一周之后對該部分詞匯的記憶和掌握情況。其他部分采用相同的測試和統計方法,得出如下結果:endprint
測試結果如表4:
研究結果表明,前測部分,差別為0.13,表明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詞匯掌握情況基本一致,詞匯的難度和生僻程度沒有明顯差異,表明受試自身對將要學習的詞匯的掌握程度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較小。在使用語義相關教學法時,受試在學習了詞匯之后,在即時后測中得到了8.75分,而在采用語義不相關教學法時,得到了9分,相差0.25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采用語義不相關教學法在教學效果上要略優于語義相關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在延時后測中,采用語義相關教學法時,得到了5.8分,而采用語義不相關教學法時,得到了6.6分,相關0.8分,采用語義不相關教學法在教學效果上要明顯優于語義相關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實驗結果顯示,語義不相關的教學方法更能促進詞匯學習:
1.兩種不同詞匯教學法在兩次后測再認任務中存在明顯差異;結果顯示詞匯語義不相關的教學方法要優于語義相關的教學方法。
2.兩種不同詞匯教學方法在即時后測的回憶任務上存在明顯差異,在延時后測的回憶任務存在邊緣顯著,均顯示詞匯語義不相關教學更具優勢。
三、結論
一方面,本實驗研究因為采用真詞及真實教學課堂,使得詞匯教學更具直接指導意義。另外本實驗采取了實驗教學,并且不是以詞匯表的方式呈現詞匯,而是將詞匯融入不同的故事中,通過語境呈現詞匯,因此學習過程不再是被試的自學,而是有教師指導和教授的真實課堂教學。
另一方面,本研究設計了回憶任務和再認任務,從不同深度探討研究受試對象的詞匯習得情況。并且從回憶和再認兩個層面探討詞匯語義相關與不相關教學的不同效果。
教材編寫人員在編寫二語習得相關教材時,應盡量避免將過多語義相關的詞語安排在同一課中出現,因為學習者可能會因為詞語間語義的相似性而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另外,二語學習者也不要一味地死記硬背詞匯表或詞典,更應注意在語境中理解生詞,有意義的學習才能學得快、記得牢。
在對實驗進行實驗設計及對實驗數據的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解釋時,雖然已經盡力排除控制所有不確定因素,但本實驗仍然存在局限性:
1.受試對象的數量。本實驗選取的受試對象數量有限,因此實驗結果的普遍性存在一定限制。
2.在測試中使用到的詞匯,雖然經過實驗者精心挑選,并且已經采用同水平受試對象做前測,從中選出大家都陌生的單詞作為測試內容,但是仍有個別受試對象對測試的詞匯已經掌握,因此導致測試結果有一定誤差。
3.最后,因詞匯類型單一(本實驗選取的詞語都為具體名詞),所以與實際詞匯教學存在一定差異。
參考文獻:
[1]Bolger, P., Zapata, G.. Semantic Categories and Context in L2 Vocabulary Learning [J]. Language Learning, 2011(7).
[2]Hoshino, Y.. The Categorical Facilitation Effects on L2 Vocabulary Learning in a Classroom Setting [J]. RELC Journal, 2010(12).
[3]Tinkham, T. The Effects of Semantic and Thematic Clustering on the Learning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7.
[4]蔡建瓊,于惠芳,朱志洪.統計分析實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曹小慧,王理.語義場理論視角下的少數民族預科英語詞匯教學[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6]馮涯齊.漢語國際教育中的詞匯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1.
[7]廖春蘭.二語心理詞匯與詞匯學習策略的相關性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08).
[8]張和生.利用漢語義類進行詞匯教學的實驗報告[J].世界漢語教學,2008(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