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莉
摘要:體驗,是一個在任何科目,任何階段教學過程當中都至關重要的詞匯。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更是促進學生感知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但卻顯然并未得到多數院校與教師的重視。小學階段是為學生建立起音樂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感知能力最強的階段,所以教師只有更注重利用體驗促進學生的感知,才能保證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文中將著重進行分析,為后續的音樂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教育;音樂教育;體驗學習
小學階段是為學生各科知識建立基礎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感知能力最強的時期。所以無論是那一科的教學,在這一時期都應當以體驗、感知作為主旨,促進學生的消化理解。音樂教學更是要以此作為出發點,以各類體驗確保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得到提升,才能學會領會與演繹,成為優秀的藝術人才。
一、小學音樂教育“體驗學習”的精髓
體驗,是以實際經歷去理解外界事物的過程,在教學領域當中有著同樣的意義。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并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對于外界的任何人、事、物所抱有的亦是懵懂的探求心理,而非理解心理。所以只有借助體驗,確保學生對于各種情感的理解更進一步,才能更好地演繹出每首曲目當中的情感,即便是回想也能夠算作體驗的一種,因為學生的回想都是自身的實際經歷,與體驗有同樣的含義。即是說在學習過程當中,如果學生有相關的經驗,可以讓學生去回想,如果學生沒有過相關的經驗,便可以為學生去創造經驗,加深體會。體驗學習這一理念也正是因這樣的教學需求而產生的,對于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來說,體驗教學能夠滿足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也能加深學生對于事物的感受,在體驗過程中讓學生深化了解,讓學生產生感觸,要比單純要求學生去理解更為有效,教師只要意識到這種教學理念的重要性,并積極應用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學效率便自然會得到提升,進而培養出更多感情豐富、善于表達、能夠準確把握音樂情感的優秀音樂人才。
二、小學音樂教育“體驗學習”應用思考
1.應用“體驗學習”促進學生實感建立
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每一件事物時,都是要先在腦內建立起情境,并進行聯想,才能最終理解,這是依靠文字、圖片或講解都無法做到的,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事情,才能夠讓學生在腦內產生聯想,建立起實感,所以教師也只有利用體驗教學,幫助學生不斷增加經驗,幫助學生進行聯想,才能讓音樂教學更有實感。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經典曲目的教學來說,教師要確保學生的體驗,要讓學生建立起實感是十分簡單的,雖然學生的成長經歷有所不足,但對母親的情感卻都是感受深刻的,母親的哺育、呵護、耐心的引導、全心全意的付出,在子女心中都有十分深刻的烙印。所以針對這一曲目進行指導時,只要讓學生回想自己的母親,平日對自己的呵護與愛,便會很快激發學生的實感,讓學生產生最為深刻的感受。這樣的體驗式引導,比起任何的指導都更加有效,學生想起母親對自身的愛與呵護,自然便能了解歌曲中傳達給母親的感謝之情。
2.應用“體驗學習”幫助學生學會表達
人在懵懂的階段都是不懂表達的,隨著年齡增長,才能學會如何正確表達出內心的情感,這其中促使學生學會表達的最重要因素便是生活中不斷積累的經驗,即是對人間萬事的體驗過程。所以學生也需要通過體驗,增加經驗,才能學會揣摩音樂情感的表達。例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曲目之前,教師可以挑選一個晴朗的天氣,帶領學生外出乘船游湖,讓學生體驗到與好朋友們共同游湖的快樂,體會到這樣的時光是多么難得,學生才能夠了解在演唱過程當中應當以怎樣的情緒去表達最為恰當。在學習《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班上好朋友曾經為自己做過的讓自己最為感動的事件,學生回想起來自然會感到友誼的可貴,在演繹這首歌曲時也自然會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將感受融入歌曲中去表達對朋友的感謝之情。
3.應用“體驗學習”確保學生感知力提升
表達取決于感知,對于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亦是同理,學生只有學會感知,才能更準確的去表達。所以通過不同的體驗促進學生感受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更加感性,學會感知歌曲中的每種情感,這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步。教師可以利用鑒賞,來讓學生學著體驗創作者的感受,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情感接收系統更加敏銳,在鑒賞過程當中,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傾聽歌詞、感受曲調,將自身想象成創作者,自然會讓學生有更深的感受。例如《鱒魚》的創作者在歌曲中對于情感的表述便十分細致。起初看著魚兒在河里暢游,心中是十分愉快的,看到漁夫虎視眈眈,心里是十分擔憂的,漁夫突然釣起魚兒,這是作者的心理是十分震驚且憤慨的。通過歌詞的詞義與曲調的起伏,將自身設想成創作者,感受能力便能夠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體驗是促進感受、促進理解、促進表達的必要因素,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積極應用,強化學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才能讓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真正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