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來華
【摘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老師來說更是義不容辭的。教師要提高自身修養素質,開展豐富的活動,以學生感興趣為主,從不加重學習負擔做起,以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傳統文化;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中學生承載著祖國的希望與未來。但是當今初中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家境相對優越,一些家長對于孩子過于溺愛,他們缺乏集體意識,遇到事情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為大,有的一些孩子盲目追星,甚至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財力在追星上。還有的孩子與同學盲目攀比,造成了不好的風氣。而我們中華文明具有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學習傳統文化可以“修身、治國、平天下”。那么重視傳統教育,教師就必須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作為中學語文教師的我們來說,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是我們艱巨的
使命。
一、提高教師修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要求學生要向全方面發展,要開展素質教育,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肩上承擔著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而要完成這一重任的前提就是教師自身對于傳統文化要熱愛,然后把這份熱愛傳遞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對于傳統文化也同樣熱愛,才會引導他們有熱情去學習。教師對于傳統文化不僅要有熱愛,還要有能力來帶動學生。自身還要有一定的修養,要有淵博的知識,要能談古論今,其實教師本身就是最好的感召力。有一句話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當飽讀詩書后,氣質都會與人家不同,讓學生也可以自覺主動地跟隨教師的步伐,一起學習傳統文化。帶動學生將學習化的被動為主動。比如在學習《弟子規》時,教師結合傳統文化中的為人處世的方法深入探究,并通過為學生介紹其中的道理,讓學生走進弟子規,進而對學習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同時,教師要有讓學生信服自己的能力,試想,若自身不能為學生所信服,那么課堂勢必是無法控制的,又怎么能為“師”呢?那么,讓學生信服,不僅需要自身的人格魅力,還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在知識上為學生所信服。因此,提高教師素養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的基礎。由此可見,提高教師素養是多么重要,這也是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二、開展豐富的活動
教師要多開展一些豐富有趣的活動,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中。比如在學習《孔子語錄》的時候,讓學生變身為小老師,通過自己的課下查閱資料,自己不理解的詞問老師或者是與同學討論等方法,在上課時,將自己所理解的這六則論語解釋給大家聽,并說出自己的感想。有不同的意見,大家可以在課上互相討論,但是一定要有秩序。有一位同學說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一句,然后說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對于這句話的想法——要虛心,自己有優于其他人的長處,別人也有優于自己的長處,要虛心向其他人討教,別人身上不足的地方,要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要及時加以改正。這節課之后,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通過這堂課,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對于《論語》還產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這種方法印象也更加深刻。我們還開展了一場關于“你認為論語是否適應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的辯論賽,同學們在辯論場上非常活躍,反響也非常熱烈,通過此次比賽學生對于《論語》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也明白了傳統文化對于我們的深遠意義。因此,開展豐富的活動,也是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方法。選好了方法不僅可以為學生帶來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學會更多的知識。
三、以學生感興趣為主,不加重學習負擔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中,就是要在不經意間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更加熱愛,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興趣的前提就是不能增加學生的負擔,給學生增加課業負擔,就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并且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逆反心理非常嚴重。因此,不能以增加課業負擔,作為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的結果。比如我們還在課余時間開展了成語比賽,以年級劃分組別,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報名參加,結果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初賽就共有三分之一的人參加了,初賽采用的是筆試,由教師出試卷作答,每組選取其中的前五十人晉級復賽,復賽采用的是兩個人組合的方式“我來比畫你來猜”的形式,復賽需要的就不僅是知識的儲備量,還要有兩個人的默契,同學們在課下也認真準備比賽,都普遍反映經過這個比賽自己的成語水平有了提升,對于成語的理解更加透徹,對于傳統文化也更感興趣。因此,我們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感興趣為主,不加重學習負擔。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見傳統文化對于教師、對于學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師的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將傳統文化繼續弘揚下去。因此,作為教師,從提高自身修養素質、開展豐富的活動、以學生感興趣為主,從不加重學習負擔做起。將傳統文化更好地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上。
參考文獻
[1]吳榮永.淺析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3(40).
[2]羅博.優化古詩文教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淺談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教師,2012(24).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