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霞
摘 要:德育是高職院校發展的根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網絡和諸如電腦、手機等新媒體的到來,分散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對此傳統的教學如何應對其挑戰,是教師及學校應當深入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線上教學;線下教學;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6-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05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線上學習指學生登錄超星爾雅網絡課程的終端學習慕課,完成相關視頻學習、階段性習題測驗。線下學習指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手機或者電腦開展翻轉課堂進行教學。所謂混合式教學指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網絡課程和教師在課堂上采取翻轉課堂教學。
二、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學面臨的現狀
(一)思政教學課堂有效性降低
傳統的思政教學以理論教授為主,這不可避免采取“滿堂灌”,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同伴之間缺乏交流,教師感覺思政教學很困難;同時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到課堂上,久而久之,也感覺“困”,整個思想政治課就成了“困”課,教師“難”上,學生“難”學,思政教育流于形式。
(二)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師資力量不足
由于當前人們普遍對高職院校的教育不重視,導致大部分職業院校思政教師不足,一名思政教師往往要承擔幾個班乃至幾十個班繁重的教學任務,教師由于繁重的教學負擔,導致了只為上課而上課,教學與科研嚴重脫節。由于教師很疲憊,沒有興趣和動力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長此以往,思政課堂這一主渠道的有效性嚴重被削弱。
(三)學生的注意力受制于新媒體
一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大學中幾乎99%的學生都擁有手機,據統計,大部分學生會在管理很松散的課堂使用手機進行娛樂。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生無時無刻不處在網絡的籠罩之下,95后的大學生可謂是網絡上的居民,教師就如網絡上的移民,如何緩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這一代鴻溝,如何讓網絡和手機或者電腦等性媒體應用于課堂教學,這成為當下思政教師的困惑。
三、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
(一)行政管理方面
由學院教務處牽頭,購買超星公司的網絡課程,并制定相關混合式教學的文件,諸如線上線下教學的課時分配,制定課程改革的帶頭教師,告知教學管理等方面,比如教師應該制定課程方案和教學設計等。
(二)教師方面
1.開學前確定本次參與網絡課程的班級,班級最好在同系別里選取,便于通知和管理。
2.聯系超星公司業務人員,提前將學生名單和分班情況在超星公司的網絡系統里設置好,以便開學第一節課,能夠順利開展。
3.教師應提前制定課程方案,編制相關的教學設計、評價方式和標準。第一節課必須明確告知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方式和以往不同,將采取線上網絡課程和線下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給學生明確網絡課程的學習流程、學習時間、線上考核時間以及成績獲得的組成部分。
(三)教學方面
1.課前學習。教師每周提前給學生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包括學習章節、學習資料和下達學習任務清單,學習任務包括小組討論、在本章節學習中的困惑、問題以及想要分享給同伴的知識清單。因此,本學期第一周上課前學生應該自由組合分成小組,以便每周線上學習后的討論。
2.線上學習。遵義職院思政網絡課程線上學習的課程比例為24學時(總計48學時,分兩學期上完),教師隨時觀察和監督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統計每班學生學習章節視頻、章節測驗以及訪問量的情況,剛開始不乏少數學生偷懶刷課時的情況,應做到因材施教督促學生及時學習。
3.線下學習。每學期線下學習的時間為22學時,課時分配教師可視情況靈活制定。一方面組織學生匯報課前討論議題的結果,解決學生反饋給教師的困惑或問題,師生分享學生在學習中的感想和展示學生欲分享給同伴的知識清單,并梳理總結本章的知識邏輯體系。在解決學生共同的疑惑時,可由學生先自己解決,再由教師總結,這種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線下學習的形式可組織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比如,選取某一個專題,去考察身邊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人和事,做到知行合一,最終形成報告或者PPT形式在課堂上講述,這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真正感知政治課的生活化。
四、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探索
(一)加強管理機制
在學習中發現部分學生并不會認真學習網絡課程,視頻學習和做題測驗過程中態度不端正,積極性不夠高,有部分學生的確存在刷課時的情況,網絡學習流于形式。這些都需要學校制定科學的管理機制,提高網絡教學在成績考核中的比例,以此提高學習網絡課程的積極性。
(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
線上線下教學并沒有減輕教師的負擔,相反,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師不鉆研,不學習,將不能解答學生的疑惑,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教師加強學習,參與課改,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三)引導學生并積極參與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也對學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事實上并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線上學習,班上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學習氛圍不夠濃厚的班級不適合這種教學形式,因為網絡學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然教師期望更多的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混合式教學中,這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五、結語
混合式教學作為當前一種新的教學形式,是課程改革的趨勢,給教師和學生帶來機遇,讓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不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養,也加強了師生的互動交流,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混合式教學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巨大的挑戰,這讓思政教師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做好線下的翻轉課堂,如何避免重復線上教學的知識,提高思政課堂的有效性,讓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金貴朝.MOOC 支撐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55-58.
[2] 楊偉杰.翻轉課堂:轉變與挑戰[J].教學與管理,2013(30):26-28.
[3] 熊淳,熊建輝.信息化時代混合學習模式在日本高校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7):71-74.
[4] 趙國棟,原帥.混合式學習的學生滿意度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大學教學網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0(6):3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