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華??
摘要: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育不能只依賴于記憶和模仿,而是要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的機會,這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數學素養的關鍵。這給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從素質教育視角,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了分析,以其有助于數學教學發展和完善。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動手操作;培養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所有的認識和智慧都要從動手、動作開始。”在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長期以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始終是數學教學的短板。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提高認識,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一、 在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性
關于動手的重要性,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真正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脫離了動作和體驗去談思維,是不科學的。”在知識學習中,動手操作是加深學生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具體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知識性,許多知識都枯燥、抽象,要想單純地依靠知識灌輸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理解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過去,許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都是以理論教條、機械訓練為主,根本不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也受到影響。這種教學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教育,因為真正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以受教者為主體、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而動手操作恰恰為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協作提供了機會,并且,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感性認識,看清問題的本質。因此,可以說,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的要求。
二、 在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策略
(一) 立足于教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初中數學教材是專家學者共同合作、研發的結果,教材知識體系安排整體,內容的前后關聯、融合性較強。并且,在初中數學教材中,還安排有許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方面的內容。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方面,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在21世紀,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呼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思維活躍、具有動手操作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靈活運用教材,以教材為基礎,深挖教材中可以進行動手操作實踐的內容,或利用教材中的實例,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如在“圖像的初步認識”章節,人教版初中教材上安排有“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方面的內容。結合教材內容,教師可以準備好籃球、臺體水杯、長方形、圓柱、圓錐等實物模型,讓大家根據實物開動腦筋,從不同角度、方向去觀察立體圖形,并根據自己的觀察畫出自己所看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使學生在看、畫的過程中學會看三視圖。當然,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組,讓每個小組以抽簽的形式決定自己要制作的圖形,并讓各小組提前準備硬紙片和剪刀,讓學生以小組為中心去裁剪、制作立體圖形。再讓大家從前面、左面、上面三個角度去研究立體圖形。然后,讓學生思考問題:要從哪幾個角度向別人描述立體圖形的特征,長方體的六個面有什么特征等等。在此基礎上,讓每小組選出一個學生,讓學生進行展臺展示和總結,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動手能力。
(二)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實踐
在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是廣大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指教師將教材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開發思維、培養技能的教學形式。將問題教學法應用到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中去,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并通過交流合作、探索發現解決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意識,還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出具有動手操作和探索價值的知識點,借助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使學生明確動手操作的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問題理解、討論、解決,去驗證、運用和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
例如在初中數學“圓錐的側面積”篇章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大家按照多媒體示范,用硬紙制作一些圓錐,接著用剪刀將圓錐沿著母線剪開(如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圓錐的側面積是不是一個圖形(扇形)。然后,提出以下問題:“扇形面積是不是等于圓柱側面積呢?是不是可以根據扇形面積公式計算出圓錐側面積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踐,去進行動手操作和計算。在問題驅使下讓學生抓住知識的連接點、問題的切入點、矛盾的焦點,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直至學生得出正確結論。
(三) 強化動手操作實踐考核與評價,提高學生的認識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雙手和大腦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手可以使大腦更聰明,腦卻可以使手更加靈活。”鑒于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喜歡用動手操作去開發學生的智力,但是,很多時候,數學動手操作教學效果并不好,這是為什么呢?筆者發現,導致數學動手操作教學效果不好的原因有: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動手操作過程,卻不關注學生操作結果。由于實踐操作評價和考核環節缺失,許多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都存在麻痹大意、簡單應付的思想,動手操作的實際效果較差。鑒于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素質教育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還要關注學生動手操作考核與評價,在考核過程中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通過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問題,促使學生樹立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態度,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如在初中數學“直線與圓的關系”章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大家自己動手制作圓,然后在紙上畫一直線并將手中的圓平移,觀察圓在平移過程中與直線會發生幾種關系(如圖)。然后,布置動手操作考核任務:(1) 觀察不同的圓發生各種關系時,它們有幾個公共點,將答案記錄下來。(2) 當直線與圓只有一個交點時,圓心與交點的連線與直線有怎樣的位置關系?(3) 根據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探討圓半徑、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的數量關系。
然后,我們是否可以根據兩圓半徑和圓心距,推算兩圓的位置關系。在教學任務布置結束后,教師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動手實踐內容完成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就學生學習態度、參與熱情、筆頭操作和動手操作能力、學習結果、知識掌握情況給予正確評價,并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認識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大力整合可以進行動手操作、實踐教學的內容,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方法,采用各種方法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以促使學生朝著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并重發展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 周建香.初中生數學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 郭正紅.初中“設計·應用”課堂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 李松年.重視動手操作提升教育質量——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幾點策略[J].甘肅科技,2010,(14):193-194.
[4] 解春玲.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動手操作與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芻議[J].求知導刊,2015,(24):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