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紅??
摘要:現在各科老師都有叫孩子簽名的習慣,家長簽名確實促使了一些家長在檢查、督促、指導孩子的學習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溝通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系。但據我觀察和親身體驗,發現不講實際,一刀切的家長簽名也存在著種種弊端。
關鍵詞:簽名;弊端;家庭教育;經驗
目前,城市小學正流行家長簽名。簽名的項目不僅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等謂之主科的作業和試卷,而且還有收費、檢討書、學校的各種通知等。家長簽名可以說是應社會重視教育之勢而生,是老師為引起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注意力而加以重視的一種用心良苦的舉措。不可否認,家長簽名確實促使了一些家長在檢查、督促、指導孩子的學習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溝通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系。但據我觀察和親身體驗,發現不講實際,一刀切的家長簽名也存在著種種弊端。
一、 容易流于形式
現在的家長,不少是當經理、做生意、干個體戶的,他們為工作,為生計或忙于應酬或疲于奔波,常是早出晚歸,與孩子打照面的機會都少,又哪來細細檢查孩子作業的時間?況且,要簽名的項目還真不少呢?就拿語文來說吧,有預習、寫字、造句、讀書背誦、解詞、作文、配套的《學習輔導》和《智能訓練》等不下十樣之多,如都要簽名,家長豈不是每天要簽上自己的大名近十個?難道家長的簽名真的如此重要、如此有效嗎?
鐘恩怡同學的父母都是當經理的,她經常是等不到爸媽回來就睡著了,她的父母回來就算檢查到孩子的作業有問題,難道把孩子弄醒叫她重做不成?更何況,大多時候他們回到家也累得不想動。簽名常是第二天早晨上學前女兒送到他們床前他們還處于睡意正濃時完成的,這種簽名不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嗎?以此類推,那些第二天到了學校才想起簽名,電話補簽的,那些由保姆、公公婆婆代簽的,那些家有多個讀書卻常漏簽的不都在搞形式么?
二、 容易挫傷一些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
懂教育的家長,他們會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給予肯定,在孩子受到挫折時給予安慰、鼓勵。他們客觀地評價和處理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事情和現象。那我們當老師的也就無需顧忌各種情況的簽名了。可家長素質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家長不熟悉“行情”,又望子成龍心切,依感覺定出自認為容易達到的高標準,一旦孩子的表現或成績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標準,便驚恐萬分。這如遭大難的恐懼情緒,給孩子增加了相當大的壓力,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和上進心。
周儷麗同學是個聽話、懂事的女孩,她智力一般,不很靈活。由于她父母從一年級起就對她的學習抓得很緊,于是在一至三年級這個知識難度不大,大多數同學還不懂勤奮的階段里,她用勤奮彌補不足,連續三年學習成績居班里前五名。這成績猶如給她父母打了一個強心針,對女兒的成績寄予了更高的希望。上了五年級,父母給她的語文定個90分。第一單元儷麗考了個87分,其實這是不錯的成績。怎知試卷拿回家給家長簽名,把她媽媽嚇得大驚失色,一個長達1小時的電話打到我家,無非是“怎么退得這么厲害”,“怎么辦呀”之類憂心忡忡的話,雖我竭力解釋如:“這成績不錯呀”“知識難度大了”“不能與低年級的成績比呀”等話,可人家不去領會理解呀,還是把女兒的思想再端正一番。非要女兒找出這次失水準的原因屬不夠認真不可。緊接著,又是加大練習量又是請家教,不時再加“阿麗,你成績退得這么厲害,努力呀”的話。為了下次簽名不使媽媽失望,懂事的阿麗更努力了。第二單元成績下來了,儷麗一看木然了:83分。“我努力了,可為什么……”這樣的同學,怎忍心讓她捧著試卷再次接受家長的驚慌失措而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如再來幾次這樣的反復,她還有信心下次再努力嗎?因此,我把她的試卷收起來,跟她一起回家找她父母談談去……
三、 容易滋生撒謊、作假的不良現象
黃浩然、李志威、葉偉浩、鄭曉輝是我班四個比較貪玩的同學。一天下午的一節音樂課,他們串通一起逃課,很快便被同學報告上來。考慮到事情的嚴重性,盡量把事情制止于萌芽狀態,我決定聯合家長一起教育。我先把他們找來辦公室,分別向他們家撥了電話,可正是上班時間,沒一個家長接到電話,無奈,一番教育后我叫他們寫檢討書。檢討書寫好后,我逐個檢查,認為檢討得比較深刻才提出要求:回家后,先好好跟家長講清楚這件事、承認錯誤,然后把檢討書交家長看,簽上名字日期或意見,明天把帶簽字的檢討書交回老師,不得有誤,否則加重處罰。聽完他們個個猛點頭,一派堅決執行的誠懇。第二天,四人都交上了帶家長簽名的檢討書,還附帶把家長承認錯誤的情形描述一番,我雖對他們的話有所懷疑,可認真看看檢討書,沒發現什么破綻,便肯定了他們改正錯誤的行動,也以為此事可告一段落了。誰知當天下午在校門遇到其中一位家長,問起此事,這位家長竟全然不知,始知有詐。再分別打三個電話了解,居然無一家長知曉此事,才大呼上當。可之后細想:自己也是的,哪個孩子不顧忌坦白后可能出現的“暴風驟雨”?為了那個簽名,他們可能絞盡腦汁了。試想,如他們來幾次僥幸過關,不就壯了他們的膽,把這經歷當作經驗而沿著撒謊、造假的路越走越遠了嗎?
四、 容易引起自卑
并非個個學生都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或許由于父母離婚、第三者插足、意外事故等的原因,致使一些孩子成了無人管教的一群,他們找誰簽名?或者自己作主逼保姆簽,或者搞點“小聰明”自己簽,或者好不容易逮了爸爸(或媽媽)簽。這些形式的簽名起到了我們老師所希望的那種效應嗎?這是給孩子出難題,不斷提醒他們現處困境,讓他們硬著頭皮一次承受自卑。自卑之后若是能自強還不錯,可最怕的是麻木、是叛逆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家長簽名不能搞一刀切,也要來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講求實效,講求科學。如可視家庭實際情況,對個別學生“網開一面”,由指定學生作個檢查就行了;或不必各科作業都要天天簽、樣樣簽……總之,家長簽名要真正能起作用。
參考文獻:
[1]田宏.《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
[2]張軍元.《淺議中學生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