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秋容
摘 要:縱觀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直都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實踐、探索,但仍讓我們覺得收效甚微。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大多是因為學生預習不到位,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舉步維艱。而從多方實踐證明:從字詞、句段及整體把握、質疑問題、拓展延伸入手,指導學生預習,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預習;自習能力;課堂教學效果
長久以來,我們語文教學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我們想盡各種辦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可是,我們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因為課堂上,我們老師演的常常是獨角戲,不管我們用怎樣的方式激發,下面很多學生都是一臉的茫然,聽得一頭霧水。課堂效果也可想而知了,對此我們老師常常感到無奈又擔憂。
那到底有什么有效的辦法可以改變這種現狀呢?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所以,我認為加強預習指導是一個重要渠道。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媒介。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這種媒介,加強指導學生預習,往往可以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學生真正學會怎樣學習。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自學能力,如果能指導他們有效地進行預習,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不僅可以讓他們為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還可以引導他們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
那如何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呢?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總結,我認為應對學生的預習提出明確的要求,使他們有法可依,有道可循。所以,我在指導學生預習時,從字詞、句段及整體把握、質疑問難、拓展延伸等方面給學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1. 朗讀課文3遍以上,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詞查字典并注音。
2. 讀課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并分析生字部首、結構,給生字注音。
3. 畫出帶生字的,帶拼音的詞語和一些好詞、四字詞語,及生僻的字詞。
4. 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試著理解文中關鍵詞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5. 找出文中關鍵句或精彩片段,并試著聯系上下文理解,體會,并用鉛筆批注在課本上,或寫在預習本上。
6. 思考課后練習或課前導讀,試著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中心思想,可以用鉛筆批注在課本上,或寫在預習本上。
7. 根據自己的學習,從標點、字、詞、句、段、篇等方面提至少5個以上的問題,可以是自己不理解的,也可以是自己理解的。
8. 結合課文,閱讀相關作品,搜集相關資料。
我為什么要為學生提出這么細致,甚至看似繁瑣的預習要求呢?因為我認為預習不能只是讀讀課文,寫寫生字,它應該是全方位的提前學習、了解、準備,只有真正地深入、細致的預習,才能真正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愿望,才能全面地指導學生學習。具體原因如下:
一、 字詞的預習
我們的閱讀首先要和字詞打交道。可是,從平時的教學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非常嚴重,如果說一個字連寫都寫不對,又怎么會理解呢?而且我們從平時的閱讀來看,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對字詞的不理解,形成了巨大的閱讀障礙。即使到了高年級,這種現象仍很嚴重。
因此,我在布置預習時,首先要求學生:朗讀課文,給生字注音,分析生字,在文中圈出帶生字的詞語,四字詞語或一些生僻字詞,并試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字詞,這些是為了指導學生識字的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同時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幫助學生盡快熟悉課文內容,為他們進一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句段的預習
一篇課文,總有一些能起到重要作用的關鍵句。比如中心句,它往往具有揭示或暗示文章中心,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作用。又如:過渡句,它往往可以承接前面的內容,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如果學生能學會捕捉文中的關鍵詞句,就可以牽一發動全身,幫助學生更快地讀懂課文,領悟文章主旨,使他們的學習更有方向性。
而一篇文章的精彩片段往往是文章的重點,而且這些片段往往描寫細膩、方法獨特、情感真摯。讓學生在預習中找到重點,并作體會批注,不僅可以培養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還可以讓學生找到理解文章突破點,同時也可以從精彩句段的品讀中領悟到一些寫作的方法,表情達意的技巧。這是對學生閱讀訓練的一個提升。
三、 整體把握的訓練
在布置預習課文時,我要求學生:思考課后思考練習或課文導讀。是因為課后練習或課前的導讀,是緊扣課文的內容,文章的中心和重點設計的很多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條理,突破文章的重點,或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主旨,甚至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學習。如果學生在預習時進行思考,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對文章的理解也更有整體性和條理性,也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而要求試著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因為《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而且我們從平時的閱讀訓練中不難發現,如果準確把握了一篇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文中的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閱讀理解時,對文中的字詞品味,還是對文中的句段揣摩,都是從“讀句意,悟寫法,品情感”三方面入手,而這些都必須聯系文章內容或文章的主旨來進行。所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和體會文章中心思想,是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能力的一種方式,也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同時也為深入地學習課文指明方向。
四、 拓展預習
在布置預習時,我要求學生:結合課文,閱讀搜集相關資料。是因為《新課程》指出:語文課程的建設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有效地指導學生獲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信息資料,并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給語文課教學注入活力;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還可以激發他們讀書的熱情。
比如,在預習《絲綢之路》時,學生通過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資料,不僅更快理解了課文中描述的安息國將軍與張騫副使互贈禮品的歷史背景及意義,還了解到了一些關于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體會到了它偉大的歷史意義,同時也激起了學生了解中國經濟、技術起伏變化的原因。這不能不說是課外拓展學習的魅力所在。
五、 質疑問題的訓練
在布置預習時,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提出問題,可以是自己不理解的,也可以是自己理解的。這樣是為了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我們引導他們把這些問題記錄整理下來,并指導他們通過查閱資料,或主動請教等方式來解決,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可以留作課堂大家共同討論解決。這樣就讓學生形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對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讓學生就自己讀懂的內容來提問題,更是可以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它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還可以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體驗收獲的快樂,從而充分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總之,加強預習指導,提高預習效果,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的前提。它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雙基訓練,還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這些將讓學生終身受益,同樣也為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