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文喆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習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8—0061—01
習慣,顧名思義是指由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付蘭西斯·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但愿人們能盡可能培養起良好的習慣。”所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目標之一。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教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談一談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說明了預習的重要性。為了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在教學中筆者將課堂知識前置,每天新課預習要求有四:其一,閱讀數學教材,將例題讀通、讀清、讀懂;其二,談談自己的收獲;其三,試著做后面配套的習題;其四,自己的疑問是什么。檢測疑問的方式:先出幾道本課的檢測題,讓學生試做,有多少做正確,有多少做錯便一目了然,問題存在的地方也就清楚了。這樣教師知道了學生哪些知識點還沒有理解透,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聽講,必定會事半功倍。
二、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傾聽習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會傾聽的人才會學習,只有聽清了別人的觀點,才能集眾所長成為最棒的人。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呢?筆者認為,首先要讓學生知道認真傾聽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學中要明確目標,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傾聽教師講課、同學發言,還要思考同學的發言是否正確,自己有沒有別的意見,等對方說完后再提出問題,或糾正錯誤。在教學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及時鼓勵、表揚認真聽的學生,以增強學生傾聽的信心。長此以往,學生必定會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計算得是否正確。在作業與考試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做錯題目的原因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如,在計算中有的學生把運算符號看錯,有的學生混淆或忽視表達運算順序的名詞術語,造成解題差錯。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加強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筆者是這樣做的:在學生解答應用題時,首先要讓學生仔細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然后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在這個基礎上再列出算式計算。最后,在做計算題目時要求學生不要馬上運算,而是想一想有沒有更簡便的算法。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又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
四、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據有關資料統計:89.6%的學生認為自己作業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的學生在做作業時沒看清題目要求就開始解答了。還有3.2%的學生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些不良的習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能力,影響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認真做作業的習慣,不僅是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掌握能力的關鍵措施,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義。
五、培養學生課后學習的習慣
1. 堅持課后復習的習慣。每天在做作業之前應該做到及時復習功課,這樣能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質量,在做作業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習的效率。
2. 及時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監督學生認真獨立完成作業,書寫規范,按時上交,出現錯題時及時更正,不抄襲別人的作業,作業完成后及時規范地放入書包中。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