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峻
摘 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對學生起到幫助和促進的作用。現階段,隨著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發展,現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所以中職學校要積極的利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相關內容,提高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職學校;數學教學
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概述
建構主義理論是在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的理論。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在其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的建構新的知識結構。
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中職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
對于傳統的中職數學教學來說,這一教學模式比較注重教師的講解,將教師看成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講得頭頭是道,而學生則在講臺下聽得昏昏欲睡。此外,傳統的教學模式還不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思路為學生分析和講解例題、練習題,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樣學生在做作業或者測試考試中就會出現許多的錯誤。所以說,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能夠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指導教師的教學活動,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其對中職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是通過意義建構而得來的,其真正的將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育是為學生而服務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尊重和保護學生,使教學活動為學生的發展而服務。此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還能夠幫助學生發展,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科學有效的完成知識的建構,而不是強迫學生死記硬背的去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學會學習和創新,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是一門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其要求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而這些也正好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與學習環境交互作用,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建構個體則能夠逐漸的認知圖式,并在學習中不斷的完善和修正內部心理結構。此外,數學也是一門邏輯性較為嚴密的學科,其抽象性的本質實際上就是一種建構。由于數學研究的對象并不是我們實際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而是通過抽象思維活動得以建構的,如幾何圖形中的“點”。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將數形結合思想貫穿于整個學習的始終,學生則需要層層深入,主動的建構數學體系。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則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的研讀,理清知識的脈絡,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構建主義學習主要包括情境、協作、交流以及意義建構這四大要素。其中情境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特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協作則主要指的是與教師和同學之間的協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與教師、同學之間采取相互商量、討論等的方式來共同解決問題。交流則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意義建構則是學習過程的一個最終目標。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能夠對當前所學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這些都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交流、探索以及獲得新知相符合,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我管理。
三、 中職數學教學中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應用策略
(一) 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與一定的文化背景即“情境”是相互聯系著的,而中職數學是一門對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而要想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的建構數學知識,就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對此,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的研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從而起到優化教學環節的作用。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中職學校的學生一般來說文化課的基礎較差,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一味的講解理論知識就會讓學生逐漸的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反之,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所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將學生從枯燥的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如在“向量的加減運算”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的理解知識點,可以舉出以下例子——在足球比賽中,一班的小王同學將足球從A點踢到了B點,小李同學又將足球從B點踢到了C點,(其中ABC這三點都不在一條直線上),問足球移動的位移和是多少?在算位移和的時候,會有很多同學認為位移和是AB線段的長加上BC線段的長,從而忽視了方向的問題。當學生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教師則要根據實例來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第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利用故事來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故事情境中尋求答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果。如在“黃金分割”這節內容的講解中,教師可以穿插一些歷史上關于黃金分割的故事,并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上網查閱,來了解黃金分割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endprint
(二) 將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學習的主人翁地位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取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不同的學生其知識水平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設計教學環節。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中,還應該考慮到學生性別、專業、年齡以及身心發展的水平,針對不同階段和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此外,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的創造機會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中應用自己現有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并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 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的過程,而知識的建構又具有較強的社會性,歷史上的數學家之所以有這么高的成就,也離不開與其他學者之間的交流以及信息共享。所以,中職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在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合作與探究過程中,逐漸的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在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合作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此,教師們還應該注意的是,教師所選擇的問題應該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同時還應該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問題不能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而在學生探索問題的時候,教師還應該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通過彼此間的合作與交流來對某一問題進行探究分析,并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了解和聆聽其他同學的見解來修正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同學間相互鼓勵、相互影響來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四、 總結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為中職數學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其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對構建主義學習理論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應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提高中職數學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民禮.基于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初中數學教學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5).
[2]付迎軍.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教通訊,2013(30).
[3]李娟.構建主義理論下的中職數學教學模式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