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波
摘 要:表達的過程既是學生學會的過程,又是記住的過程。課堂上表達的重點要放在學生從“不會”到“學會”的關鍵之處。基本理念是:聽到,過后忘記了;看到,有可能就記住了;經歷過,就理解了;能表達,才是真正掌握。其實表達就是讓學生重復的述說。驗證是為了檢測一下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的具體情況。推廣就是公示學生們驗證的情況,激勵孩子們不斷超越自己和他人。
關鍵詞:表達;驗證;推廣;高效
從教二十多年來經歷了幾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其實無論是前蘇聯教育家洛凱夫的“五步教學法”還是后來新東方的“七步教學法”,只是說法略有不同而已,在這些教學模式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當學生的回答與老師教學設計中預設的不同時,老師就會不厭其煩地提問其他學生,直到老師滿意為止。我上學時從我的老師那里學來的這一套一直被我沿用了十多年,直到后來各地都進行了“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學模式為主體精神的教改實驗,比如:有成都的“自學指導教學法”,遼寧省鞍山的“討論式教學法”,陜西的“五程序循環教學法”等,人們開始探索“讓位還權”,說是要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就行,可是在“導”的過程中,很多老師就開始侵權了,說著說著就回到了從前,特別是有的老師們對學生不放心啊,所以很多地方的改革沒有徹底改觀。
大約十年前很多地方的學校開始掀起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的高潮,到了2009年前后人們又開始學習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同樣是因為知識面和動手能力問題,大家一致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只適合班級里面的優秀的學生,不適合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對所謂的“學困生”更是有害而無利,因為他們無論分在哪個組都被視為“拉后腿兒”,后來人們一致認為所謂的高效課堂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效。
回過頭來仔細研究一下,這些教學模式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優缺點,于是我們憑借自身多年來積累的教學經驗開始了“表達—驗證—推廣”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表達的過程既是學生學會的過程,又是記住的過程。課堂上表達的重點是讓學生知道從不會到學會之間發生了什么。把課堂環節細化,使本課時的知識點更明確。
在此我們首先探討一下表達環節是什么,怎么操作,會收到什么樣的效果。 既然表達要設計在不會到學會的關鍵處,那么全班同學是不是都能學會?有多少個不會的?不會的怎么辦?教學中表達環節要有具體的操作,現以《三國鼎立》一課的教學為例加以說明。
這一節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曹操統一北方和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形成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是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 教師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視頻):“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設疑:1. 你知道這一時期的哪些英雄人物?2. 你喜歡曹操還是諸葛亮?師導:你心目中的曹操、諸葛亮與歷史上的曹操、諸葛亮是否一樣?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與他們有關的兩次戰爭。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官渡之戰的歷史背景、交戰雙方的實力對比及戰爭經過,進行課本劇的表演準備。官渡之戰的表演(學生分別扮演袁紹、曹操、許攸,重現當時歷史情景),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雙方勝敗的原因。
老師引導:同學們都知道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大家想一想,在這次戰役中曹操能夠戰勝袁紹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同學們開始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之前,請先獨立學習,可以讀書、勾畫、思考。(學生獨立學習,大約5分鐘)
老師引導:大家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的時間進行合作學習,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每個小組要推選一位中心發言人,一會兒代表本組向全班交流。(學生按各自的小組開始合作學習,學生們討論熱烈,氣氛活躍。教師深入到每個小組,認真傾聽每個學生的發言,針對不同的情況加以引導。)
老師引導:下面請各組中心發言人把本組的認識與想法向全班交流。組內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特別要注意別人想到了你沒有想到的地方,然后作出評價。
學生1表達:我們組認為在這次戰役中曹操能夠取勝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處于有利地位;二是經濟上采取了實行屯田、獎勵耕戰、減輕農民負擔的一些措施。這樣就為曹操打敗袁紹奠定了基礎。
學生2表達:我們組同意他們的觀點,我再補充一點,曹操善于用人,招賢納士,這也是他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
老師引導:你們兩個小組把曹操打敗袁紹的原因歸結為三點,比較全面。同學們再考慮一下,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學生3表達:我們組認為,曹操的勝利主要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戰爭之前,袁紹在兵力上有絕對優勢,但他卻因此產生驕傲輕敵的情緒,拒絕采納謀士的正確建議。曹操雖然兵力不足,但他采納了許攸的計策,派兵襲擊袁軍的屯糧處烏巢,燒掉其全部糧草,袁軍軍心動搖,所以失敗。
學生4表達:如果袁紹軍隊的軍心不渙散,能像項羽在巨鹿之戰那樣破釜沉舟,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呢。
師:這種說法很有創意,你們能夠旁征博引說明觀點真了不起。看來,要想成功地做一件事,心理因素還真的很重要。從同學們的發言中可以總結出曹操勝利的意義,不僅有曹操善于用人,戰略戰術正確,還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因素。
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表達使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同時,也提高了閱讀能力、分析能力、鑒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表達,我們沒有按照常規去講述歷史,而是把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比較、思考,去發現問題,然后通過學生的個性表達來完成教學。
分析:教師要精心設計和組織創設一種探究學習的心理氛圍,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感受歷史,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引導學生真正參與教學過程,從而不斷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加強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的個性見解得到充分尊重與張揚。endprint
學生交流、表達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一要情緒飽滿,積極的、活躍的、主動的表達,而不是被迫的表達。這種交往應該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師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二是這種表達參與面要廣,而不是只有少數學生。這一點非常重要,要面向全體學生,如果課堂教學只有少數學生表達,那就是失敗的課堂。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把表達還給學生自由表達,他們的思維才會活躍起來,思維才能得到啟迪,智力才能得到開發,能力才能得到培養。
經過兩年多的教學實踐,大家交流經驗后都感覺表達的形式,對于學生來說確實很實用。以前老師們上課,課堂上一般偏重于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講的再好,學生是不是聽會了?記住了?我們了解學生學的情況不是很清楚。現在這種老師指導,學生表達,讓每個學生以驗證的形式來檢查其學習情況,讓我們每位老師都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誰學會了,誰沒有學會,誰學會了多少。對于沒有學會的學生,我們再給他們多一些時間來練習,直到讓他們學會為止。讓學生上課多講多說就是讓他們學會的主要形式。你說,我說,他說,說的多了,自然就記住了,慢慢就理解了,就掌握了,就學會了。而且要求每個學生都得說,要在老師或小組長面前去表達去驗證,也就避免了一些想偷懶兒的學生不好學的惰性。因為每個學生都必須要驗證才行,既逃不了要驗證,慢慢的就不想著逃了,也就積極的學起來了。
根據具體內容表達可以分為:(1)習得表達—貴在會講思路,多用于理科的教學;(2)體驗表達—貴在表達表演,多用于文科的教學;(3)識記表達—貴在重復牢記,多用于各科中的知識點教學。
表達的形式大致分為:帶動表達(師帶生,優帶差)、個人表達、同桌表達、小組表達、全班不同步表達……
如何檢測全班學生是不是都學會了,這就是驗證環節了:多少學生掌握了?多少學生還不會?目前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中,可以粗略小結為:1、當堂驗證、課下驗證;2、同桌驗證、小組驗證、全班驗證;3、周驗證、月驗證、總復習驗證。(允許二次升級驗證)
推廣環節就是公示一下驗證的情況,不斷地超越自己和他人。目前我們還沒有成型的經驗,暫且不說。
使用這種模式教學要注意這么幾個方面。一是教學目標一定要具體,忌目標過大、過空。二是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設計表達的那幾句話。三是一節課重點表達環節最好不超過兩個,要做透。四是驗證一般跟表達步調一致,不同的表達略有差異的驗證。五是可以給教學環節起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名字,這樣的課眉目清晰。
“表達—驗證—推廣”的教學模式我們目前仍在學區領導的帶領下慢慢摸索,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發現問題后我們就及時教研,教研教研就是邊教邊研,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改進。雖是草根式教研,但是我們相信將來一樣會枝繁葉茂,花香果碩。
參考文獻:
[1] 王國華.淺談歷史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2009,10.
[2] 李敏鎬.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河北教育,2008.9.
[3] 樊海娟.如何讓學生在歷史教學中體驗真情實感[J].山西教育,200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