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迎
摘 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是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課題。由于新課改的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逐漸取代了傳統教育,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數學科目趨于概念化,需要學生具有創造思維,才能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因此,中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鼓勵學生敢于探索,為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學 數學教學 創造思維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1
社會進步的根本是創造力,而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階段。中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于嘗試、勇于探索,不必拘泥于課本知識,要學會在生活中拓展思維,培養自身的創造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一、中學生創新思維的缺失
1.中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思維
在現今數字科技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信息交流方式劇增,資源共享方式變得越來越便利,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對信息資源的分析能力卻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反而越來越退化[1]。大部分中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總是習慣于直接獲取結果,過于依賴教師和網絡,不愿自己付出努力去探索,缺少“舉一反三”的能力,造成創新思維缺失。
2.中學生缺乏創新思維的原因
大量社會調查表明,我國中學生普遍缺乏創造思維,有近半數的學生認為創新有難度,無論是動手創造或是動腦思考,都缺乏主動性。目前,還有很多的中學沒有重視素質教育,或者沒有大力配合教育改革,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導致學生壓力過大、思維固化,只注重課本知識,缺少發散思維,缺乏想象力[2];中學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以學生為主體,過于注重教師的權威性,師生關系不密切,導致學生不敢與教師交流思想,不會用多樣化的方式解決問題,只懂得運用老師傳授的方法,逐漸造成了創造思維的缺失。
二、中學數學教學培養創新思維的策略
1.利用情境教學法,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數學知識比較偏于概念化,很多知識點晦澀難解,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快速、更穩固的掌握數學知識,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3]。例如,人教版初中一年級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課,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所以,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情境,以在座的學生為例,“假設今天是周末,小雨去逛商場,突然發現自己心儀已久海賊王玩偶,正在做特價促銷活動,售價是56.1元,比原來的價格降低了15%,問:海賊王玩偶原價是多少錢?”教師用這種情境教學法,能增強學生的代入感,提高課堂的活躍度,然后教師再為學生講解如何運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答這道題,即:設原價是X元,引用公式,X(1-15%)=56.1最終得出結論,x=66元。讓同學們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運算。
2.利用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正處于認識自我的初級階段,極其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擁有不服輸的精神。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設置懸疑,引導學生開闊思維,積極參與解答,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科目的興趣。例如,人教版初中三年級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一課,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所以,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假設我們全班師生69人,集體去看《戰狼2》的電影,由于電影火爆,所以售票窗口排滿了長隊,在我們到來之前,已經排了8行12列,由于我們69人的加入,使目前隊伍增加的行數和列數相同,問:具體增加了多少行、多少列?”由于這個題目很具有生活化,因此可以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引起了他們的求知欲,然后教師再進行解答,解:“設增加的行、列數為X,導入公式(8+X)(12+X)=(8×12)+69,最終得出結論,X=3,所以增加了3行3列”。同學們在問題得到解答時,會產生成功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可以引導學生逐步增加對數學知識的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擴展思維得到了鍛煉。
3.利用多樣化的解題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的基礎是“舉一反三”的能力。由于中學生的身心正處于發展階段,各方面能力都比較薄弱,讓其“從無到有”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教師和家長不必急于要求學生必須要有發明創造,可以先讓學生從“舉一反三”開始,把所學到的知識能夠靈活運用起來,就是為創造力打好了基礎。例如,教師出題,“兩個連續奇數的積是195,求這兩個數分別是什么?”有的同學用的方式是“設較小的奇數為X,另外一個就是X+2,X(X+2)=195,解方程得:X1=13,X2=15”最終得出結論,這兩個奇數分別是13和15。還有的同學用的方式是“設較大的奇數為X,另一個奇數為195÷X,X-195÷X=2,解方程得:X1=15,X2=13”最終得出的結論也是13和15。這兩種方式都是正確的,因此,學生不必拘泥于一種思路,完全可以發散思維、另辟蹊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解題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能夠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靈活運用,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4.鼓勵學生主動設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以強化
“一題多解”的方式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以啟發,而讓學生主動設立應用題,可以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加以強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討論小組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把學生分為出題組和解答組,讓出題組的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己創造應用題,再讓解答組的學生進行解答。這種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們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習質量,還可以鍛煉創新思維的靈活運用,讓學生們提升自信心、提高創造力。
結語
科技推動世界發展,創造是科技的基礎,因此,創新思維必須得到重視。中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發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并鼓勵學生能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創造力運用到生活中,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天權.中學數學教學中創造思維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5):152-152,153
[2]宋紅嬌.淺談中學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J].教師,2012(12):42-42
[3]宋秀敏.中學數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東方文化周刊,2014(14):172-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