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琴 田曉明
摘要:我國高職院校一直都在不斷的摸索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先后出現了訂單式培養、產學研結合培養、工學交替、頂崗實踐人才培養模式,但其自身的局限性限制了這些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推廣。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入到我國視線,其以適應性廣、企業、學校滿意度高的絕對優勢獲得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廣,這種育人體系中,企業和學校深度融合,共同作為教育主體培育符合社會要求、符合企業利益的高技能人才。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 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 高技能
一、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類型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制訂一直以來都是以培養高級技術型人才為目標,但隨著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也在不斷的調整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發展出各種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如耳熟能詳的訂單式培養、產學研結合培養、工學交替、頂崗實踐人才培養模式等,但在各大院校紛紛進行實踐探索中,發現這些人才培養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適合全面推廣。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企業根據自身需求向學校下達訂單,學校接單后和企業協作進行人才培養,所培養人才畢業后經企業驗收合格即被企業錄用[1]。 這種培養模式中,學生畢業即就業,短期內取得較好就業效果,但由于培養標準固定,限制了學生的職業發展;另外這種訂單培養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企業的發展,企業發展的穩定性以及參與度的積極性都會導致最終校企合作的效果,甚至出現過校企合作不愉快的案例,這些都限制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
(2)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2]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的多種教學資源進行人才培養,把學校教育與生產、科研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教育形式,這從根本上縮小了學校培養人才和社會需求的差距。但這種培養模式常常停留在學校主抓學生教育,而企業只提供實訓場所、參與指導實訓等淺層次上,不能深化內涵,不具有顯著特色。
(3)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學校和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后,在企業需求時派遣學生進入到企業進行一段時間的有償頂崗實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可直接參與到企業生產中并獲得報酬,但在工學交替中太過依賴于企業需求,部分學生所分配崗位與所學專業無關,且經常缺乏學生教育引導,容易造成學生心理上的不適應,另外這種方式不利于學校的教學安排,合作層次較低,不利于校企合作的長期發展。
(4)頂崗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即所謂的“2+1”教育模式[3],學生在學校學習兩年,最后一年進入到與專業相關的企業等用人單位進行頂崗實踐并取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學生畢業后正式加入用人單位。這種培養模式做到了學生畢業即就業的無縫接軌,但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培養學生還是停留在較淺的層面,頂崗實踐中總會收到學生的抱怨,不熟悉工作崗位缺乏專人指導容易操作失誤、心理壓力大、不喜歡該工作、干活時間長等抱怨,是該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
二、我國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背景
我國現有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限制了其發展,現代學徒制在我國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的。現代學徒制,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推進的一種育人模式,能實現學校和企業的深度融合,改變了過去校企合作淺層面的缺陷,現代學徒制培養中,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也是員工,既要到企業生產實踐,也要在學校進行學習,同時可從企業領取相應的工資,在學校學習階段安排有企業師傅過來交流指導,提早引導學生的崗位以及生產實踐認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方便學生進入到企業后能夠順利適應崗位要求。
因此,現代學徒制是順應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出現,符合我國國情需要,符合市場要求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大力推動發展,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來推動現代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和發展。2014年5月,國務院下發“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的決定;同年8月,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必要性;2015年1月,下達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確定了165家試點單位;2017年4月,又下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7年度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新增203家試點單位;十九大報告也指出“完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入到各大高職院校中,并獲得如火如荼的發展,我院焊接專業也引入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希望能夠培育出職業素養高、崗位適應力好、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高技能焊接人才。
三、現代學徒制的實施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就在于學校和企業兩方共育人才,因此需要這兩大主體共同承擔學生的教育培養,而且需要深度結合相輔相成,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三年的大學生活中得到素養方面的提升以及職業崗位技能的提高,獲得校方和企業的滿意;被培養人才的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也要在這期間真正的被學生接受并認可,明確自身的職業規劃,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說,為了取得學校、企業以及學生三方面的“共贏”,學校和企業需要制訂更好、更細的培養方案并落實到學生的日常教育培養中,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 校企合作,確定人才培養計劃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學生既是學生也是企業員工,學生畢業即就業,實現了學校和社會企業零距離接軌。因此為了能夠培養讓企業滿意、學校放心的人才,在育人過程中,企業和學校應該合作協商,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人才培養計劃,如我院焊接專業是為了培養能夠勝任焊接崗位、焊接檢驗崗位、焊接機器人操作等崗位的焊接人才,這樣也就明確了要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基本的焊接操作技能、焊接接頭分析檢驗、焊接機器人操作的能力,同時考慮到企業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將來,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安全操作意識,結合校企實際情況確立學期階段目標。
3.2 校企聯合,明確校企雙方責任,共訂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計劃,明確學校和企業的責任,共同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如我院焊接專業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填充理論基礎知識空缺,教授學生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焊接行業發展方向以及焊接先進技術,培養學生全面考慮的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學生視野;而企業要做到提供技術人員師傅教授學生生產所需技能,指導學生實訓實踐,傳授學生生產經驗,提供生產實訓基地,提供頂崗實踐崗位,吸收學生入崗能力等。既由學校和企業都須參與學生培養,為保證教育的順利進行,結合高職院校學期情況,培養方案自然由合作雙方共同制定,如學校招生入校,招生即招工,需向學生申明所學專業的培養方式、就職方向,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發展,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培養職業安全意識和責任,學校建立焊接實訓基地提供學生基本技能操作學習及實訓,焊接檢驗實訓中心教授學生接頭分析方法及能力;企業在第二學期開始定期派遣技術師傅前往學校進行學生生產實訓指導及崗位認知培訓,拉近學生和企業的距離,為第三學年的頂崗實踐提前做好知識儲備、素養儲備和技能儲備,大大縮短學生的崗位適應期。
3.3 組建“專職”教師隊伍,確立企業師傅參與度
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之后,學校和企業應該根據方案建立“專職”師資隊伍,這兒的“專職”指的是專門的、職業責任具體的教師隊伍,包括針對現代學徒制培養學生的專門基礎課教師和專業教師形成專門的教學力量,企業派遣技術能手作為學生的企業師傅加入教學隊伍,融入到學生日常教學中。基礎課教師主要負責學生的素質培養和職業生涯規劃,儲備必備的英語、高數等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教師則要負責本專業理論知識的灌輸,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安全規范操作意識的養成,如機械制圖、焊接操作等,為學生將來崗位的發展、拓展打下基礎、提供可能;企業師傅負責指導學生生產實訓操作,傳授學生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進行生產經驗介紹,提升學生崗位認知度,樹立職業自豪感,拉近學校和社會的距離,充分體現被培養人才的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學生第三學年進入到企業帶薪頂崗實踐,將會更容易適應崗位職責,而企業師傅的存在可消除部分環境和管理模式的轉變導致學生心理和生理的不適應感,加進學校教師的從旁疏導安撫,更為容易完成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自然過渡。
3.4 共同編制課程標準,開發教材,承擔教學任務實施
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協作,對職業崗位工作需求進行分析,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考慮到學生的職業發展可能性,確定課程內容,安排教學課程,編制課程標準,依據課程標準編寫符合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要求的教學、實訓教材,確保課程建設質量;依據課程教學安排,由學校組建的專業教師團隊和企業派遣的技術師傅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并組織實施教學,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
3.5 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學生考核,制訂新型考核評價機制
學校和企業作為現代學徒制培育學生的雙主體在對學生的結果評價中自然缺一不可,因此,應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學生考核評價,取得雙方認可方可順利畢業進入到企業正式工作。綜合考慮各方面要求,如可將企業評價占比提升到60%,學校占比40%;學校的主要測評要點是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學生素質等方面;而企業的主要測評點是學徒的操作技能、安全規范操作意識以及職業素養等方面;隨著新時達的到來,人才的職業素質素養非常重要,可提高這兩項在考核中的占比,甚至可采取這兩項不合格便不予考評的原則。
3.6 深化校企合作交流,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在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中,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已經越來越緊密,隨著合作培育現代學徒的不斷進行,校企合作交流也在不斷的深化,不斷地吸取經驗教訓來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雙方在合作中也在無形中更進一步拉近企業和學校的距離,使得產、學得到了深度融合,逐漸推進企業和學院走向“共研”的深層次合作道路,順應我國新時代的發展,也符合市場發展的要求。
四、結語
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符合我國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符合我國高職院校培養新時代高技能人才的目標,滿足社會企業對于高技能人才崗位就業穩定性好、適應期短的要求,只要結合自身專業情況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可在各大高職院校各專業推行發展,是迄今為止綜合效果非常好的一種育人模式;而且采用這種模式育人無形中加強了高職院校和社會企業合作,建立了非常緊密的連接紐帶,可推動我國高職院校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http://wiki.mbalib.com/wiki/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2]https://baike.so.com/doc/6721947-6936010.html
[3]孔慶儀,王靜,肖長利 “2+1”人才培養模式下頂崗實習運行機制的實踐研究--以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安全保衛專業群為例。《山東青年》,2014(11)
作者簡介:
宋琴(1988.12-),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焊接技術、機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