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校的教育特色要求中職語文教學應注意專業的需求,學生的專業要求集中體現了中職語文教學應注重職業的服務需求,而中職學生往往重專業課、輕文化課,因此怎樣找準中職語文教學的切入點,從而讓語文課與專業課有效銜接,讓語文教學與崗位需求有效對接,真正體現中職語文課在職業教育中的服務作用,是中職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校;中職語文教學;專業課;有效銜接
(一)中職學校語文課的實際狀況
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一門基礎學科,在職業學校中屬于文化課范疇,所起作用更多的體現在服務專業課教學,盡管中職學校根據學生實際專業所需和崗位能力所需開設了語文課,但大多數學生受認識的影響,往往并不重視語文,甚至干脆不上語文課,學生們認為職業教育就是為了學好職業技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他們看來中職學校語文就是一門副課,與專業課比較,純屬浪費他們的時間,甚至在一些專業課教師看來,中職學校教育相比普通教育而言,語文教育既不能作為基礎課程發揮出考試檢測的主要作用,又不能展現自身有多少技能含量,所以語文教學只能算是一門服務專業教學和學生就業所需的文化課,不應成為中職教育的主要課程,這讓大多數中職學生對語文課的開設增加了幾分不理解,他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語文課可有可無,學與不學并不重要,使得中職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困境。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職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必需的語文基礎,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所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等,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為學生走入社會工作崗位奠定基礎,由此可見,中職語文課只有與專業課有效銜接,與學生崗位所需有效對接,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學好中職語文課其實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在中職學校開設語文課程的必要性
最近幾年來,隨著職業教育受到重視,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革,中職語文教學也呈現出了一定的喜人形勢,但從各中職學校學生的語文成績現狀來看,“滑坡”的趨勢日趨明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積極性也日益下降,更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了,這與學生初中時的整體學業水平及學生對文化課作為影響人綜合素質的隱形軟實力認識不夠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相當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口拙詞窮,理解能力不強,語文素養薄弱,有的甚至求職應聘時連起碼的自我推薦和求職意向都不能合理清楚地表達出來,往往令用人單位感到十分費解,因此作為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職業學校,除了加強學生的技能操作動手能力外,也不可忽視學生的隱形能力,語文作為一門提升學生隱形能力的文化基礎課程,其最直接的意義就是讓語文成為學生進行正確思考和合理表達的工具,便于學生交流,融入社會集體,全面提升其綜合能力素養,因此進一步明確職教語文在職業學校中的地位,讓師生明白語文作為基礎文化課的重要性及怎樣有效地讓語文與專業課銜接服務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在職業學校中很有必要性。
(三)如何突破傳統教學,讓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課有效銜接
1、樹立“服務職業,服務就業”的大局意識,突出中職語文教學的職業特色。
為了讓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課程有效結合,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增強,只有把課程改革的理論探索融入教學實踐中,才能有效地將語文的能力培養與專業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因此,筆者認為中職語文教學應全程樹立“服務就業,服務職業”的大局意識,立足于職業教育特色和學生的專業實際,突出其職業特色和專業特點,充分結合語文的應用實際和學生所學專業的就業實際情況,發揮語文教學的服務功能, 有效地突出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的結合點,對點服務,突出專業性特色,從而讓學生轉變觀念,重新認識語文教學的職業服務意識和就業市場意識。
2、根據專業特色,重新定位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突出語文針對不同專業的服務功能。
中職語文教學承擔著培養中職學生一般語文的基礎能力和就業實用語文能力的雙重任務,前者屬共性,不分專業特色和職業特色;后者屬個性,帶有明顯的專業性和職業特色性。中職語文教學內容應根據學生實際和所學專業實際分清主次,重新定位教學內容目標,在培養學生一般語文能力的基礎上,更加著重地突出專業實際特色,加強語文在學生專業領域和就業前景上的能力訓練,這樣既可增加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也可讓語文教學接生活地氣,有效展現語文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用性,從而變學生被動學為學生主動學。教師在完成一般語文教學任務(聽說讀寫)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選擇不同的訓練目標內容,例如:機加工的學生可突出實習實訓報告,操作流程匯報訓練等;護理專業學生可突出醫學實驗報告,口語禮儀訓練等;電商專業學生可側重網上平臺制作流程匯報、網上商品介紹,圖文制作介紹等;高鐵動車專業學生可側重強調口語交際訓練,禮儀形象訓練,人文詩詞欣賞等內容。這樣,學生就可提前知道和了解畢業后會面臨專業工作所需要的語文知識和語文儲備能力,從而調動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相應的實踐應用能力。
3、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應用文寫作能力,側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突出學生的隱形軟實力。
中職學生不管學什么專業,都不會和普高學生一樣有語文考試的壓力,但他們卻都應具備一項的能力,既要有善于與人交流,合理表達的能力,因為中職學生畢業后就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很大程度上口頭表達能力都會影響學生就業和個人發展,如何培養學生的常規職業素養,突出其隱形軟實力,我們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情境場合加強口語訓練,讓學生學會表達得體,談吐自然;可以通過模擬場景,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良好習慣,辨別講話的主次詳略,學會如何做好筆錄;可以通過開展征文比賽等課外活動,讓學生施展個性才華,提升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后的快樂,從而強化他們對語文學習作用的認同感,可以通過專業實際,組織實習實訓報告評選比賽、專業介紹和操作流程匯報比賽等,既增加了專業知識性,又突出了語文的專業應用型;可通過專業不同,加強不同專業的應用文寫作教學,組織同一專業學生的應用文寫作比賽,從而為他們職業生涯的使用寫作提升能力。
(四)針對不同專業特色,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開辦校園文明閱讀月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人文精神內涵。
課堂為講課時學校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教師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學生獲得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途徑,但課內的時間畢竟有限,尤其是中職學校語文課安排本身就不夠,因此,為了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擴大其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還必須開辟語文的第二課堂即課文閱讀,但需教師科學引導,具體可根據各專業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適當地選擇一些品位高、難易程度適中的課外讀物,還可根據社會形勢的發展及學生的就業去向,合理地給學生推薦一些與國家政策,專業崗位,重要文件精神以及國家熱點時事,重要盛事有關的書籍,從而增強學生的擇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覺悟意識,這樣既能讓學生懂的人文審美、學會思考、學會生活、學會生活、學會創業,同時又能讓學生應對社會所需,對自身專業發展和就業去向有更清晰地了解,從而更長遠地規劃自己,增強其學習知識的動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中職學校的教育特色應體現職業教育本色,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學也要注重專業特色,向專業特色聚集靠近,從而結合專業特色,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讓語文課和專業課有機結合,真正發揮語文教學服務學生專業實際和未來就業所需的功能作用,為學生將來面對市場擇業、就業、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國家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
[2]唐筱喬《關于新形勢下職教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7)
[3]王崇國《應用文寫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汪軍秀 也談語文教學和專業學習《職業教育研究》2006(9)
作者簡介:盧俊杰,男,43歲,畢業于湖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任教于洪湖市理工中等職業學校,長期從事在一線教學工作崗位,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中職語文教學工作有著獨到的認識見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