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學習是一種強調回歸人學習本性的學習方式,一種基于理解的有意義學習。學生在科學課堂上進入深度學習狀態是我們的追求??茖W教師應以兒童為本,以探究為主線,讓科學學習充滿趣味,這樣才能讓學生脫離淺層學習,進入深度學習,并真正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幸福感與成功感。
【關鍵詞】科學;深度學習;科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65-0079-02
【作者簡介】曹燕琴,江蘇省宜興市城北小學(江蘇宜興,214200)教科室主任,高級教師。
深度學習是一種強調回歸人學習本性的學習方式,一種基于理解的有意義學習。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深度學習”不僅僅是簡單地傳授科學知識,還在于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世界的特征和現象變化,并在具體而有意義的探索中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進而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驚奇開始,以探究為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是打開深度學習的科學課堂密碼。
1.探究:深度學習發生的基點。
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在科學探究中體驗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是深度學習在科學課堂中發生的基點。
科學探究“常態化”。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提供各種條件讓學生在課堂中“真刀真槍”地“搞科學”。在科學課上,教師要準備豐富的科學探究材料,力求把教室變成內容豐富的探究場,以滿足學生的探究需求。在選擇科學探究材料時,教師要選擇那些與揭示科學概念有關的、有吸引力的、安全性強的,且適合兒童自行探究的有結構的材料。如:在教學蘇教版《科學》五上《研究磁鐵》時,教學伊始,教師向學生提供了一塊條形磁鐵和各種材質的物品,接著教師向學生提供各種形狀的磁鐵和幾盒大頭針,然后教師又遞給學生兩根條形磁鐵、小車,最后教師提供水盆、旋轉棒、支撐架等材料。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始終只是提供材料,用材料不斷推進學生的科學探究,而學生就在這些材料的引領下進行科學探究,實現教學目標。整個探究過程,學生在這種深度學習中感受到了滿足和愉悅。
科學探究“理性化”。學生參與探究活動,不僅表現為行為上的主動,更應表現為思維上的主動,這才是一種有深度的參與。因此在科學活動前,教師要舍得花費時間對學生的研究方法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完善研究計劃。其次要重視探究活動后的科學研討??茖W研討是一節科學課最寶貴的環節,它對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非凡的意義,也是使科學探究理性化的重要方法??茖W研討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整理活動中獲得的信息,引導學生將活動中收集的各種證據通過繪畫、圖表、文字等方式加以處理,并要求他們在展示交流過程中進行評價和反思,修正和完善自身的認識,以形成科學概念。在研討結束后,一般可以形成有價值、有意義的結果,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因為深度學習往往開始于一個問題,結束于更多問題的提出。
2.趣味:深度學習課堂的底色。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深度學習的發生,需要科學教師不斷給學生制造“驚奇”和“驚喜”,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內容要貼近兒童生活,這樣不僅能為兒童真正理解、內化科學知識和經驗提供前提和可能,而且能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之于自己的意義,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在課堂上,教師要設計生活化的情境,把學習內容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如:在教學“溶解”概念時,教師如果直截了當展示所學內容,學生可能索然無趣。此時,教師可以提問“現在口渴,想沖杯飲料來解解渴,你們能不能想個好辦法,盡快喝到飲料?”這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情景,他們會立即聯系實際提出多種加快溶解的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生驚喜地發現處處是科學,這樣他們會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生活給予他們的“驚奇”。
教學方式“趣味化”。科學活動要“新”,即通過對活動內容的精心安排,對活動形式的巧妙設計,讓活動煥發出新的魅力。新穎的活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兒童參與探索的興趣,調動兒童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真正參與活動,從而為有效的體驗奠定基礎??茖W活動要“奇”。好奇心是促使兒童全身心投入活動的強大內驅力。有了好奇心,兒童就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如:在學習蘇教版《科學》六上《變色花的秘密》時,教師以紫甘藍水使白色紙花變紅色的科學魔術導入新課,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起來,整節課的教學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求知熱情高漲。另外針對兒童好強、好奇、好動、好表現的心理,教師可以在科學課堂中設置學生喜愛的競爭性或獎勵性游戲,這樣不僅可以調節學習氣氛,而且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教師應盡量讓其具體化、形象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將所要教學的內容有步驟、清晰地呈現給兒童,盡量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充分發揮各個器官的作用,讓兒童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科學活動中,使兒童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深度學習并不追求知識的數量和難度,而是關注學習的真正發生,關注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以及學習者對學習投入程度和熱愛程度。每個兒童的身上都有與生俱來的探究的天性,如果教師遵循兒童天性、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條件,深度學習就會發生,學生就能真正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幸福感與成功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