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董銳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習問題,提倡創新式的教學模式。學生作為課堂教育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研究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下文我們就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出幾點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
一、 阻礙小學數學課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的原因
1. 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會采取對應的教學政策,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所學數學知識難度較高,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并且其他科的學習和數學知識也緊密關聯,因此學生的思維相對比較靈活。然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長期學習枯燥乏味且簡單的數學計算,邏輯思維能力沒能得到很好的鍛煉,所以逐漸開始厭煩難度較高的數學知識,更別說積極參與到其中了。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會失去學習數學的熱情,找不到學習的樂趣,更何談創新意識的樹立和培養。
2. 由于差等生長期缺乏數學方面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解題的過程中會覺得多少有點吃力。很難自行答疑解惑,所以可能會求助其他同學,而有些同學漸漸放棄了對高難度數學知識的學習,所以學生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越來越低,自主學習意識逐漸減弱。
二、 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具體措施
1. 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高中數學課堂的學習來說,看重的并不是學生學會多少書本內容,雖然這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給予學生的不僅是書本知識,而是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解題過程中,教師起引導作用,負責激發學生的思路。教師要盡量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踴躍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有所提升。教師切忌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更不能把教學宗旨定義為狹義的成績。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消除學生害怕答錯的疑慮,漸漸的學生的自信心就能夠得到提升,開始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交流中,進而有了自主創新思維的開發。學生數學成績差可能不僅是因為邏輯思維能力差,造成偏科現象的出現,與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定關系。教師不應該吝嗇鼓勵和表揚,也許教師的一句無心之語,就會打擊或者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
2.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再怎么說也只能起到側面的影響,真正決定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因素是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所以說培養學生的創新式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才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提升高中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是帶入式教學,教師要試著創造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那種無形的美,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可以從本質上解決學生被動參與的問題。
比如,在學習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我們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物品,幫助學生進行理解,這樣更加直觀形象。我們可以拿橡皮泥做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通過切割法和填充法將其拼接或補充為一個直角四邊形,計算直角四邊形的面積就可以間接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其中用到了轉換思維模式,這就是創新教學滲透的理念。
再比如,在學習如何推算圓錐體積公式時,我們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在圓錐中裝滿水,倒入圓柱,重復這一過程,最后我們會發現,倒了三次水以后圓柱就滿了,因此我們就可以輕松得出圓錐體積等于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就是所謂的創新教學,也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正序思維,借助一些數學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
3. 合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多媒體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中成為了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技術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我們分析了小學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發現小學學生對抽象和枯燥的數學概念不感興趣,而對直觀形象的視頻、圖片和音樂更容易接受,這些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環節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現代科學領域中有各種各樣的教育產品,如課件、軟件、多媒體技術等等,運用好這些教育產品,對課堂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小結
通過對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學生創新意識形成阻礙原因的分析,我們發現,阻礙小學數學課程中創新式思維形成的因素主要是學校體制的缺失。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措施包括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合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等。
參考文獻:
[1]張彥寧.淺談小學數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3):26.
[2]王成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