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花
[摘要]以雙元制理論為基礎,將《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根據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差異切分成“七個遞階階段”,同時巧妙抓住企業勞動力資源短缺時段,設計出與企業需求相吻合的工學交替課程改革方案,并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15、16級物流管理專業進行實證研究。
[關鍵詞]雙元制 校企合作 課程改革
一、課程改革的背景與意義
(一)背景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物流工程系自2009年開辦物流管理專業以來,不斷進行課程改革探索,2015年完成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倉儲管理實務》課程院級課程教學改革項目,即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根據倉儲與配送管理的崗位能力要求進行了課程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在此過程中,形成基于雙元制的工學交替“七級遞階式”《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改革項目的雛形,并于2016年得到成功驗證并實施。課程改革備選校企合作的企業是電子商務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由于銷售量的突增,每年的“雙十一”、“雙十二”正是這些企業的用人高峰期,學校抓住這個時段開展校企合作。切實開展(頂崗實習)工學交替式課程改革。實現校、企的“雙贏”。學生的實踐可以直接為企業創造利潤,同時學校也能以最低的成本,利用真實的職業工作環境,根據課程內容的進度開展相應的實踐教學工作。讓學生畢業后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工作崗位需要,而且具備長期的發展后勁。某電商企業雙十一期間需求崗位情況如下:a、倉儲基礎崗位:揀貨員、復核員、理貨員、打包、稱重、貼標等基礎崗位.b、倉儲發展崗位:各工段小組長、大組長等發展崗位。
(二)意義
高職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已開展較長時間,理論研究已經比較豐富,但由于企業存在目的與學校教學目的之間的沖突,課程改革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學生很難將所學理論知識融入企業一線的工作中去,課程改革還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這種“新常態”同樣會給課程改革帶來新的機遇。通過本課改項目的實施,找出企業和學校在課程改革方面的“雙贏點”,摸索出一條符合本專業發展,而且能夠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特色道路。
二、課程改革的目標
本此課程改革是以雙元制理論為基礎,將《倉儲管理實務》這門課程根據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差異切分成“七個遞階階段”,同時巧妙抓住企業勞動力資源短缺時段,設計出與企業需求相吻合的工學交替的課程改革方案。讓學生通過此門課程的學習,不僅能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增強實踐經驗,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倉儲管理水平的提升。這成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課程改革項目實證范例。
三、課程改革實施的可行性分析
(1)每年的“雙十一”網絡購物節、十二月中下旬(包括:雙十二、圣誕節、元旦節)電子商務企業對倉儲物流人才臨時性需求非常大,物流管理專業在校大學生擁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并具備一定的倉儲物流操作理論知識,通過簡單的培訓就能立即進行頂崗實習的工作。學校也希望通過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學生也想抓住去企業實習的寶貴機會。所以校企合作各方的合作意識都非常強烈,這也是能夠開展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必要條件。
(2)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安排在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各個實訓周,這也就意味著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沒有學校的理論學習任務,此時學生扮演著企業員工的身份,專心“工作”,倉儲各個崗位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的,也使學生工作之余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同時,通過遞階式的頂崗實習周,逐步提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提升崗位升遷對接質量。
(3)校企合作協議中明確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有一定的工資報酬和員工福利,并繳納頂崗實習期間的商業保險,使學生在工作中更加有激情,也確保了學生的合法利益,這是開展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制度保障。
四、課程改革的實施及效果
(一)課程改革的實施
2015年下半年,為該項目的試運行階段,對象為14級物流管理專業全體學生。2016年下半年,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對物流管理系14級、15級物流管理專業1-2班正式實施基于雙元制的工學交替“七級遞階式”《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改革項目,該項目的實施一共分為四個階段,具體內容如下:
(1)2016年3月2016年5月,前期準備階段:目標企業倉儲物流人才需求崗位及崗位職責的調研工作,調研的企業主要為電子商務公司,了解這些公司倉儲物流人才的需求情況、倉儲物流崗位及崗位職責等信息。通過對調研信息的分析,生成典型的工作任務,再將工作任務分解成學習任務,最后將《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整合成三個階段的理論知識學習模塊,分別為:行業企業認知模塊、倉儲運作流程操作模塊、倉儲經營管理模塊。
(2)2016年5月2016年6月,雙元制教學模式下學校與企業合作方案設計階段:通過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首先確定兩家合作企業,選取標準為:①兩家企業均為互聯網實體商品銷售企業;②具有大型現代化倉儲基地,倉儲作業流程完善,倉庫機械化、信息化水平較高;③具備學生頂崗實習的條件。然后通過校企雙方多次的探討與論證,簽訂較為完善的校企合作協議。最后根據協議,企業將提供四個階段為期28天的企業頂崗實習活動,其中包括:行業企業認知(1天),倉庫基礎崗位操作培訓(2天)、倉庫基礎崗位實習操作(1.5周)、倉庫綜合崗位實習(2周)。
(3)2016年7月
2016年8月,完成《倉儲管理實務》課程內容與企業需求倉儲崗位能力要求的動態融合方案設計階段: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在2016年下學期針對2015級物流管理1-2班開設《倉儲管理實務》這門課程,根據課程安排的時間、企業用人高峰時段(雙十一期間、12月份中下旬)設計出工學交替“七級遞階式”的課程改革方案。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學做和一”,使學生能夠快速的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逐步積累,提高學生倉儲運作能力。
(4)2016年9月-2017年1月,基于雙元制的工學交替“七級遞階式”《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改革實施階段:根據課程方案有條不紊地執行,由于方案運作過程中存在一些不穩定性因素,所以學校采取項目負責制的管理方法,確定此次項目與企業對接的實訓課程教師,物流系和學校校企合作辦對項目全過程實施指導與監控。實時掌握項目實施進度,了解學校、企業、學生等各個方面的動態,保證項目能夠順利執行。
(二)課程改革實施的效果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基于雙元制的工學交替“七級遞階式”《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改革已經實施結束,在這個過程中,14級、15級物流管理專業共有300多人全程參與此次課程改革,參與率達到98%,合作企業對學生頂崗實習滿意度達到90%;學生對參與企業頂崗實習滿意度達到85%;學生參與課程改革項目后階段頂崗實習崗位提升率51%。項目實施效果顯著,據統計,截止目前為止,14級物流班學生擔任倉管員一職,70%以上的學生不需再實習,就可以直接上崗,同樣也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實習期就可以擔當組長或主管;但對于沒有進行項目試驗的12級、13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來說,一般要經歷一到三個月的實習期才能適應倉庫相關工作。具體成果如下:
(1)用人單位對倉儲管理相關崗位需求量增加從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來我校招聘的用人單位對倉儲管理相關崗位需求數量來看,2017年也就是對15級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明顯增加。
(2)多家物流公司爭相來學校與學生簽訂實習協議經過該項目的實施,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倉儲管理基礎崗位工作經驗,大部分學生可以不用培訓,直接上崗,還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可勝任倉庫主管助理的職務。
(3)多家電商企業與我校開展類似校企合作模式,使該項目能夠更加順利的推廣下去。2016年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多家電商企業與我校開展類似校企合作模式,比如京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這也為該項目的繼續推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