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惜貞
摘要: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和認識規律,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如兒歌、游戲、課外活動等,結合課內外,為學生創設識字環境,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識字效率。
關鍵詞:低年級;識字教學;小學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段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根據課程標準對識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點,結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我在學生的識字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對于類型不同的漢字,不同特點的漢字,選擇性地采用了形式各不相同的識字方法。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同時也拓寬了學生識字的途徑,延伸了識字的外延,學習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整個漢字的學習過程非常機械化,索然無味,低年級的孩子年齡特征就是注意力做不到長期的高度集中,如何突破這一難點呢?提高主動識字的積極性,讓孩子從中掌握一定的適合自己的方法,最終讓孩子們能夠想學、樂學、并把識字當成興趣,我個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以下幾種識字方法。
一、 興趣——“我學習我快樂”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一個人對某件事物產生了興趣,他就會發自內心的主動積極地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興趣使然,識字就變成了一種樂趣,不再是索然無味的機械化的操練。在實際的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征,選擇性采用他們喜歡的主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樂意地學習。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可愛,喜歡和新朋友打成一片,讓他們和喜歡的小伙伴一起合作學習,效果更佳。他們喜歡直觀趣味性強的動畫設計或活靈活現的圖片,只要這些一出場,馬上就能吸引他們的眼球。他們還喜歡具有兒童特點的趣味兒歌。歌聲一響便能在孩子們中產生共鳴,學習的閘門就自熱而然地打開了。讓孩子們和喜歡的人,一起做喜歡的事,這是多么愜意的事。整個識字的過程就變成了與朋友一起玩的過程,學習也變成了樂趣無窮的過程。讓乏味的學習趣味橫生,讓被動轉化為主動,讓興趣主導學習,讓快樂的體驗充滿課堂。俗話說:不管黑貓還是白貓,只要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識字方法好比抓老鼠的貓,只要適合學生的識字方法就是好方法。識字方法舉不勝舉,只要有其實效性,能讓學生樂學的方法就是值得推崇的好方法。
(一) 編一編,猜一猜,玩轉字形,激發興趣。在此環節中,可以教師編謎語學生猜,也可以學生編謎語大家猜,整個課堂學習氛圍濃厚,人人參與,其樂無窮。在進行“買和賣”的教學時,孩子們最易把兩個字混淆了,分辨不出誰是誰。于是我編了個字謎:無頭得去購,有頭可出售。學生猜完,我再提醒:分清買賣并不難,看它有無頭。一下子趣味又直觀。教學“生和告”時,兩個謎面可一起呈現,“牛過獨木橋”就是“生”字,“一口吃掉牛尾巴”就是 “告”字,兩個謎語放在一起讓孩子們猜,他們會興致勃勃,覺得樂趣無窮。類似特點的字形還有很多,可以一一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孩子們會樂意接受,學習的士氣也隨之大大提升。
(二) 趣味童謠兒歌穿插教學,增添樂趣。以這樣的形式滲透到教學中深得學生的喜歡,如教“意、總、思”字時可以這樣編一首兒歌:“意有心,思有心,總有心,做個有心人,處處要留心”。又如“張”字,可以根據字的結構延伸教學編出:“少女妙,女子好,禾火秋,口十葉,日月明,魚羊鮮,云力動,土也地,口鳥鳴,木幾機”。再如認識晴、睛、請、清時,教大家用換一換的方法,朗讀順口溜:有日天氣晴,有目明眼睛,言來就是請,水來清又清。還可以在教學完一整篇文章的生字后,把生字與課文內容串編成兒歌,以此來鞏固識字。以下的兒歌就是教學完《胖乎乎的小手》生字,編成的兒歌:
胖小手,真勤勞,樣樣事情都會做。
畫張畫,剛貼墻,全家人,樂開懷。
替爸爸,拿拖鞋,給媽媽,洗手絹,
幫姥姥,撓癢癢,等長大,變大手,
還會做,更多事,人人喜歡人人夸。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課堂的專注力很容易分散,只有通過各種趣味性濃厚的學習方式來吸引他們,學習的可持續性才能保持住。這樣一來學得樂意,學得輕松,學得效率高。
(三) 趣味識字活動,展示交流激發興趣。活動中識字,游戲中識字,趣味多多,歡樂多多。如在學習完一整課的生字后可以通過“摘果子”的游戲來進行鞏固生字,果子摘得越多,說明生字掌握得越扎實。還可以通過游戲“拼一拼”生字部件進行鞏固已學生字。這樣的游戲有助于學生牢記住字形。為了深刻理解字的意思,還能做一做“一字開花”的游戲,就是給生字組更豐富的詞,這樣做既加深理解字的意思,又積累了更多的詞,學生自己的詞語庫存內容又多了。開展活動的方式五花八門,只要適合學生,有助于識字的,都可以派上用場,學生在活動中游戲中學得歡,學得扎扎實實。
二、 課內外結合,識字環境多元化
(一) 視野有多廣闊,識字的環境就有多廣闊
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識字環境變得狹隘,有所束縛和限制。學生的識字環境應該是廣闊的。生活中的識字范圍可以無限地延伸拓展。生活中識字,學生的視野更為廣闊,如各式各樣的廣告牌,五花八門的商鋪名稱,琳瑯滿目的商品等等都是學生識字的途徑。鼓勵學生借助識字助手與更多的漢字交朋友,如遇到不懂的字可以通過查字典,也可以向大人詢問,工具書和老師、同學或者爸爸媽媽,都是識字的好幫手。久而久之,生活中的多元化識字可以成為一種學習的習慣,漢字經過多次反復的出現已經潛移默化地成為學生的朋友了,這種看似不費吹灰之力的學習方式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 創造愉悅的主場識字環境
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場所是校園,我們稱之為主場,在這里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是他們知識積淀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要創造寬松愉悅的育人環境,讓學生沉浸其中,樂意學習。校園里的功能室如圖書館,一定要有濃厚的書香氣息,讓學生置身其中,遨游書海,樂趣無窮。同時在校園里的每一個角落,如“評比欄”“閱讀角”“展示臺”等都能落入學生的視角,再如學校各個樓層樓梯的墻壁也是一塊宣傳的好陣地,這里可以成為普及百科全書的場所,可以成為經典誦讀的展示宣傳角,也可以成為名人展示欄,讓校園里的每個角落時時處處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班級更是學生的練兵場主陣地,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識字活動,如“識字大王”“成語高手”“謎語天才”等班級要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學生人人參與班級里開展各種識字。教師采取各種獎勵形式,物質和精神結合,學生識字的興趣高漲,漸漸養成了自主識字的好習慣。
(三) 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元素,充實課堂提高興趣
現代化的教學元素可以充實課堂,如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使學習氣氛活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一節識字課上可以充分利用課件,如漢字的演變過程,就可以動畫演示,學生更為直觀易接受。如成語故事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演示過程讓學生更加感興趣。這種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演示從感官上刺激學生的感受更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 方法傳遞—變被動為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自己的主宰。教師費盡心思,使出渾身的解數最終還是為了學生能夠成為自己的主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己學會學習,自己探索,自己體驗,自己尋求適合的學習方法,從而服務于自己的學習。
如在識字常規教學中,還是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自己挑起識字的大梁,進行自主性的學習,采取各種可行的方式把字的音、形、義在課前就一一掌握。課前的學習就是一種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力一旦培養起來可以輻射到其他知識的學習,各種能力的養成,能力與習慣同時前行,學生的各種內在蘊藏的力量就會迸發出來,內在的能量一旦激發起來,興趣定會大漲,學習激情大大提升,主動識字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主動識字的習慣也逐步形成。這樣一來,學生就做到了完美的轉身,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識字教學的方式趣味性濃,學生學得輕松快樂,感受到了識字帶來的樂趣,領略到了漢字的魅力,讓識字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識字的途徑多元化,學生識字的平臺豐富多彩,增加了各種可能性,開闊了視野。只要能夠吸引學生主動進行識字,并隨之養成一種習慣,發展成為一種能力,為今后學習祖國廣闊的語言文字奠定基礎,這一切都是應該給予肯定的。
參考文獻:
[1] 田赟霞.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幾種有效方法[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12):43.
[2] 韓宗艾.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嘗試[J].科學咨詢,2014(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