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大學英語現階段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聽說能力培養力度不足,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大英教學聯系不夠緊密等,并就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 大學英語教學 改革 思考
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所處的時代背景
回顧我國高等院校大學英語35年的發展道路,公共英語教育教學已逐步發展成為我國現階段學生,教師體量最大,涉及教育教學人數最多,涵蓋專業學科范圍最廣,國家教學軟件硬件投入空前的課程大類。近年來,大學英語公共課課程快速發展,大英改革不斷深入,全社會都對大英之變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如何變革,變出生氣,以更加適應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科特點,增強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快速提高學生利用英語這種交流手段,信息攝取工具進行科研探索的能力是當代高校大學公共英語教師應當重點思考,也是必須要盡快攻克的難關。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公共英語教育教學主要從課程設計,教學大綱,教學方式方法,教師測試素養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等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相較公共大學英語教學發展之初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然而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大英教學改革與發展涌現出了新的問題,也對高校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國現階段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國際國內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信息交流不斷增多的新的歷史背景下,學生運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日常交流,專業交際以及利用英語攝取國外各類學術期刊,報刊雜志等學術信息的迫切需求進一步凸顯出來。而反觀我國現階段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交流溝通能力以及涉及專業領域學術論文的研究能力和信息攝取能力,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短板則異常明顯。本文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不足進行了進一步分析歸納,發現現階段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能力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聽不懂,說不出現象仍然突出。從言語信息輸入端觀察,學生在與外國友人,外方專家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對外方所表述的內容聽不懂,理解不透,產生歧義誤解的現象頻發;這種現象在西部地區公共英語教育教學中則更為明顯。本人對寧夏回族自治區9所高校不同專業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做了問卷調查和抽樣分析。調查內容主要集中如下幾個方面: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公共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失分情況分析;公四總成績中聽力得分占比情況分析(通過考試和未通過考試學生分為兩類);各高校學期末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形式、規則、評分標準以及考試標準的實際執行情況;學期末口語考試學生得分,通過率;此外,調查研究的形式還包括學生訪談,學生與外教交流互動情況分析;學生以實習身份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與英語交流相關的社會實踐,在企業工廠與外方專業人士進行日常交際情況分析。從語言輸出層面觀察,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徹底張不開口,或者表述的句子因語法錯誤過多而對交流交際目的達成構成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根本無法實現正常溝通。本人對非英語專業學生做了一定的分析研究,發現在各類考試中,包括公共四六級,學位英語,期末綜合英語考試,絕大多數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成績都明顯高于聽力和口語成績,其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普遍高于聽力和口語表達。在問卷調查和學生訪談中發現,口語交流中,如果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甚至讓學生把想要表達的內容以書面形式表述出來,語法錯誤的出現頻率會明顯降低。而高級詞匯,復雜句型的使用頻率則成上升趨勢。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聽力口語仍然是本科生大英學習,教師大英教學科研中存在的明顯短板和不足。
2.非英語專業學生所具備的與其專業學科相關聯的閱讀寫作能力、專業翻譯能力嚴重不足。我國現階段公共課大學英語教學所使用的教材總體上仍以基礎性英語教學內容為主,與學生的專業學習聯系不緊密。教育部在200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要建基于計算機與課堂的教學模式等(教育部高教司2007)。經過近10年的改革與發展,我國大英教學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進展。如今在大英教育教學新的發展階段和歷史形勢下,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和國際社會,國際學術界進行對接,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更加有針對性地攝取國外先進領域行業知識和最新發展訊息是我們從事大英教學工作者要思考并解決的首要問題。尤其當我國高校中接受公共英語教學的成千上萬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在進入大三大四學習階段、進入研究生深造階段、亦或是走進工作崗位后,他們在論文撰寫,收集國外期刊、雜志、叢書各類資料和信息等方面面臨著實實在在的挑戰和需求。然而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是學生的英語學習和其專業學習嚴重脫節。大一大二兩年的公共英語學習中,學生很少接觸到經濟類、科技類、工程類等有一定專業性或帶有較強專業性的英文篇章。學生很少能從我們現有的公共英語教材中找到更多的和其專業相關的詞匯、句型、段落翻譯、篇章翻譯等練習。現階段我們的學生即使通過了公共四六級考試,還是會發現在越來越專門、越來越精深、越來越需要了解并吸收國內外行業發展狀況的工作領域中,會四處碰壁。不能充分地師夷長技。我們的文章發不出去,對方的信息進不來。這種現象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科技人才走出去,增加我們在世界學術舞臺上話語權的主要限制因素。
三、解決我國當前大英教學不足的對策和建議
1.根據教育部出臺的有關大英教學的相關規定,負責大英教學的教師應加大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力度,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鼓勵學生開口講英語,在課件制作,練習安排過程中注重研究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負責大英課教學的老師應從雅思教學,口語話題題型設置,授課形式中借鑒思路。另外,授課教師可適當地嘗試加入陪同口譯類練習材料,尤其是聯絡陪同口譯中對話類練習材料。就難易程度而言,陪同口譯易于交替傳譯,而交替傳譯易于同傳。聯絡陪同在口譯各分支中難度較低,完全可以作為課外拓展或補充材料加入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其生動活潑的對話練習形式以及新穎超前的題型設置,一方面能極大地增加學生對口語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聯絡陪同訓練方法的引入可以為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與外方人士的對話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2.應結合非英語專業學生各自專業特點,加大進行專業英語教學的力度,即專門用途英語教學(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本質上同屬大學英語范疇,是整個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中為同一個教學目標而構建的兩個層面。只有通過ESP的學習,學生才能夠盡早地為將來工作學習中的研究和交流做好語言上的準備。而學生通過學術口頭交流,書面交流等內容的學習也能為未來的深造,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基剛.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27-32.
[2]陳紅.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 (10):40-43.
[3]蔣超,李麗霞.我國英語口語教學研究十年評述[J].外語教育, 2009,(1):53-59.
[4]文秋芳,任慶梅.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趨勢、特點、問題和對策——對我國 1999-2009 期刊文獻的分析[J].中國外語,2010,(4):77-83.
作者簡介:陳超(1988-),男,漢族,山西太原人,助教,翻譯碩士,研究方向:英語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