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李平
【摘要】本文以大學英語教學為切入點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業觀念,激發大學生創業精神,目的在于把創業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出具備創新創業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創業教育 創業能力
一、引言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內容,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業教育是對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要求,代表了國內外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反映了整個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創業教育源于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MylesMace在上世紀40年代第一次開設了《新創業管理》有200名左右MBA學生上了這門課實踐活動程,該課程在世界大學教育階段被譽為第一門創新創業課程。在我國,創業教育于1998年正式興起,國家教育部指定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要求“加強對考評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多,國務院強調“要加快構建眾創空間,鼓勵科研人員和大學生創業,豐富創新創業活動和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面對高等教育中本科生的一門公共課程“大學英語”,如何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該課程并培養出具備創新創業素質的畢業生是當前亟待探討的一個課題。
二、大學英語教學融入創業教育的理念
中國教育專家認為創業教育是指通過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教育,使學生具備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的知識、能力以及心理品質,是未來的人應掌握的“第三本教育護照”(沈培芳,2008)。創業教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創業教育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宏觀與相對微觀的指導性教育,大學生在經商前受到的教育;二是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心、事業心、探險精神等良好品質。此外,創業教育是一種發揮主觀能動性與主體性的教育,是一種多學科相互融合的高層次素質教育,還是一種培養健全人格與獨立人格的教育,是一種系統性的工程。傳統的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強調知識層面的培養,對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力度相對欠缺。因此,高等院校必須積極主動探索培養創業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創業教育理念融入教學之中,讓大學生受到創業教育,為將來成為創業型復合人才打下基礎。
三、大學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1.用高遠的國際視野和胸襟,提升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創新意識是產生創業行為的前提和基礎,是人們從事創業活動的強大內驅力。對每一個希望創業的大學生來說,都必須首先強化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與塑造國際視野和國際胸襟相結合,從而讓大學生站在世界的視角,對世界上一些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等的大事進行縱深認識和思考;他們會憑借自己掌握的較前沿知識,有智慧、有膽識地去開創能 發揮個人所長的事業,為人類社會做出他們應有的貢獻,隨時更新著創新內容,做到與時俱進。
2.憑借熟練的英語運用能力,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提高開拓創新能力。大學生要創業,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夠的。要真正實現創業目標還要有過硬的本領。專業知識就是對某一領域內發展規律的概括和總結。有了較高的英語運用能力,就可以涉獵世界領域最前沿的專業知識,掌握的專業知識越高,創業活動就越能在較高水平領域里有效地開展。
3.提高創業心理素質。在創業前畢業生還要做好心理準備,面對創業,大學生的心理是復雜而多變的。一方面為自己即將走向社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奉獻給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由衷的高興;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現出矛盾的心理。所以,對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而在英語學習中擁有了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學生們思考空間就會放大,他們用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思想、生活和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勇于面對各種壓力和困難,并戰勝困難,取得良好成績。這樣,他們就為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創業教學實習基地
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學目標是大學英語課程應朝著實用性、大眾化、專業化與網絡化的方向發展。讓在校大學生定期到創業教學實習基地參加一定階段的工作實踐,讓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可以在創業教學實習基地得到應用。在創業教育的浪潮中,英語教學更要大力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努力滲透創業教育的意識。對英語教學而言,翻譯公司、外語培訓機構等可以納入創業教學實習基地的范疇。通過創業體驗,大學生可以體驗到創業的快樂與辛苦,學到創業知識,也能增強創業信心。
五、結語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項提高國民素質,擴大就業渠道和激發青年創業熱情的系統工程。高校要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素質,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學習和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和已有的理論,切實地將創業教育于專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創業實踐活動環節,多視角地開展大學生創業活動,不斷增強當代人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樸雪濤.制度創新視野中的中國研究型大學建設[J].高等教育,2005(8).
[2]顧海良.大學生應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N].中國教育報,2008, 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