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令社
摘 要:我校地處老城區,學生家長大多無固定工作,受教育程度偏低,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很多都抱著“靠天收”的心態,孩子回家后處于無人管狀態。對孩子的學習方面的要求重心都落在學校老師的身上。所以我校很多班級中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學校近幾年一直在努力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模式,比如“531模式”等,但不論何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都要統籌兼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轉化,頗為重要。本文就從數學學科的教學方面談談如何激發后進生的數學興趣。
關鍵詞:分層教學;后進生;學習興趣
“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當然這也是作為一個數學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班級學生中普遍存在參差不齊現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當然是很博人眼球,人人喜歡。而對于經常讓我們頭痛的“問題學生”,我們把他們作為一種教學上的負擔,總認為他們的智力是有障礙的。讓他們屢受傷害,造成性格孤僻或自暴自棄,學習技能的不出彩,造成自身各方面閃光點也隨之暗淡。久而久之,他們對任何學科都失去了興趣,最終成為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這難道都是學生的自身為題嗎?我們做老師的有沒有坐下來思考一下,我們的教學方式有沒有問題?我們的每節課的設計都照顧到全體學生了嗎?
同樣《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每個學生是一個具有不同特點的社會個體,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差異,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就像我們有些專家說的那樣:要讓“能飛的飛起來”、“能跑的跑起來”,我認為,即使只能爬也要向前爬一段。只要動起來,就會有變化。
1 尊重后進生,激發學生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才能的基礎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1. 愛是尊重的基礎
愛心,是燃燒的火,會讓絕望的心靈重新點燃.作為教師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熱愛學生.教育家陶行知說:“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成長個體,任何一次過火的指責,無意的歧視都會給學生的成長帶來心理陰影。老師要盡可能地創設條件,把愛播撒到學生心靈的深處,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尊重,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讓孩子們在溫馨、幸福的愛的暖流中茁壯成長。
2.尊重學生的人格
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是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成為環境的主人和活動的主體。因此,尊重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接納待每一個學生。要使學生,在包括知識學習在內的校園生活活動過程中,體驗到自尊和自豪。
初二(5)班講臺左側有一個學生叫王寧,剛從外地轉學過來,這小孩可能是身體中缺少某種微量元素,身體基本沒有怎么發育,個子很矮,我在上課時,舉當年自己上小學的學習例子,隨口說了:“我上小學二年級時,也就像王寧這么小,等等洋洋灑灑一大段。課后也沒有感覺到什么反常,但隨后幾天的課卻看不到王寧,一問,說別的課都在,就數學課不知道跑哪去了?當我在別的課上找到他時,他給我看到的是一臉淚水,交流后才知道自己犯了多么大的錯誤,隨口一說,卻有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如果教師對學生多一點尊重,多一份熱心,多一點賞識,他們便能增加一份自尊與自信,也能使棍棒之下不知悔改的學生流下眼淚。也只有讓學生增強自尊和自信,才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他們也會因自尊而自重、自信而自強。
2 因材施教,精心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端,成功一半。”也就是意味著一節課的開頭是至關重要的。有趣的新課導入能引導后進生對一堂數學課的濃厚興趣,步入數學的學習。
我在上到“概率”這一章內容時,這樣導入:“概率,出身不好,表現不錯。”就這一句話,我注意到所有學生都張大了嘴巴,等待下文。我接著說:“在賭博場上,骰子點子的單雙,點子的大小,直接關系著輸贏。而人們對單雙,大小的關注,恐怕就是探討概率問題的開始。概率的概念源于賭博場,可見出身不好。然而,概率作為一門科學,它在生活中的應用很重要,所以說其表現又很不錯。同學們,想知道它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嗎?”這樣的開端,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心抓住了,興趣自然也就增強了。但也有時也有做過頭的時候。又如,在講到《線段、射線、直線》這一節的“直線”概念時,為了增加趣味性,先播放了5分鐘《西游記》片段,然后提問金箍棒有什么特點?結果學生強烈要求再繼續播放,嫌不過癮,對于金箍棒是怎么來的,學生講得眉飛色舞,對于金箍棒的特性卻止于“要多長有多長”。由于學生被創設的情境所吸引,久久不能進入學習狀態,課開始很久了,思緒卻停留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同時也阻滯了學生原本活躍的思維。顯然,這是創設情境過頭了!所以,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應適當,達到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即可
3 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用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類型的數學素材和圖表來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真心的熱愛學生,真誠的關心學生,經常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想學、愿學、樂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終生學習的必要性。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4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
5 放慢速度,降低難度,不讓后進生失去興趣
上課時適當放慢速度,不趕進度,盡可能都照顧到。適當降低知識起點,讓差生也能跨進新知識的“門”。馬卡連柯認為:教師在集體中以集體為教育對象,通過集體來要求個人,在教育集體的同時教育個人,并對個人產生影響。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優秀的集體能有效地約束差生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出現奇跡般的效果。
中學數學教學中進行轉化差生中,教師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樣,鼓勵他們的學習,把差生轉化成德才兼備、自主學習的優秀生。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實驗 稿)》 2011版.
[2]《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3]《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蘇霍姆林斯基,天津教育出版社.
[4]《教育過程》,布魯納,美國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