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智
摘 要: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作為母語課程,是學科當中最基礎的課程也是最重要的語言交際工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積累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識文斷字、口語表達、閱讀理解以及寫作書寫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教授,學生可以在生活以及學習中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想法,使學生能夠更加快樂地成長。而朗讀課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很好的表達與體驗,結合相應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以及人教版教材,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表演性朗讀,以幫助學生通過表演性朗讀的活動,幫助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會運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語音語調以及肢體動作等形式,進行有聲語言進行課文的朗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表演性;運用策略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更好的形式促進語文的學習。在選文當中可以有片段與全文的表演性朗讀,在節目安排時可以按照單人以及多人的形式來進行,從而幫助學生在合適的材料中進行各種形式的表演性朗讀,以促進學生對文章有更好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提高其語文素養。
一、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的選材
1.片段表演性朗讀
小學語文課本分好多版本的教材,在每套教材中都會有一定的語文課文,里面蘊含耐人尋味、意味深長的內容,需要學生去體會與感悟,這就需要學生進行表演性的朗讀。但是,不是所有篇目都需要進行全篇朗讀,而是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段的表演性朗讀。這其中還包括課時的限制,教師需要在合理的時間安排下進行片段教學。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聽聽,秋的聲音》這首現代詩時,由于這是一首現代詩,篇幅較短,整首詩主要是通過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形式來贊美了秋天。這種比較短的現代詩,可以分小組分段進行表演性朗讀,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想象去體會秋天的美麗。再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一課的學習中,其中關于“落”“飛”“趴”“瞧”等這些動詞,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這些動詞的詞語進行選擇性的表演性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以及一系列動作的展示,更好地進行想象,以加深他們對于本篇課文的理解,讓學生通過表演進行更好的語文學習。
2.全文表演性朗讀
每種表演方式都有每一種的優勢,片段性的表演性朗讀可以有重點并可以節省時間進行學習。而全文的表演性朗讀則可以使故事具有完整性,從而讓學生在人物形象飽滿生動、思想內涵豐富深刻的文章中進行充分的想象與發揮。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等題材的童話故事。學生可以分角色對這一故事進行表演性朗讀,通過閱讀這些文本,學生將自身的情感與理解融入其中,學生不僅僅可以進行表演性朗讀,還可以從寓言中感悟一定的人生道理。這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升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相關體驗。以上是故事性情節很濃厚的直接可以進行演繹,而像游記類或者是散文之類,老師可以就具體情節與學生展開想象與改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提高學生的表演性朗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安排
1.單人表演性朗讀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會有故事情節變化起伏小、人物角色較少的課文,針對這一類,在進行表演性朗讀時,老師可以安排單人表演性朗讀,讓學生自己完成故事的表演性朗讀,以幫助學生有清晰的思路來連貫性地進行演繹與表達。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教材《我愛故鄉的楊梅》時,文章篇幅不是很長,主要是對故鄉楊梅的描寫,這就可以讓一個學生來進行單人表演性朗讀,學生通過全文的單人朗讀,可以思路清晰地對全文情感進行把握與表達。讓學生對于故鄉楊梅的喜愛之情能夠通過表演性朗讀在動作上、語言上、語調上進行適當的發揮。
2.多人表演性朗讀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活潑好動以及年齡階段的需要,會在教材中設計許多的具有故事性、生動性以及人物性的課文。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虛構的短篇小說,其中主要通過地震中父親的一系列表現,展現了父愛的偉大與崇高。里面有主人公父親、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兒子,眾多的角色以及對話可以很好地給予學生進行表演性朗讀,從而更好地融入這篇小說中,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隨著現代語文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在小學階段融入很多的教學方式。例如本文中所提到的表演性朗讀,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每個學生都會有任務,其中或許是旁白或許是角色扮演,也或者是在場下觀看后進行點評。課堂當中,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朗讀與表演,能夠深入到課文內容的學習當中,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小學語文朗讀也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與教學手段。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上通過自身對于課文的了解,進行表演性的朗讀,從而準確、形象、直觀地呈現給同學與老師的眼前。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還會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表演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春媛.語文課堂中學生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研究[J].科教創新導報,2016.
[2]吳林升.加強語文實踐,提高語文素養:基于小學語文教學“多朗讀、多動手”的視角[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
[3]學奇慧.反思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價值[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6.
[4]成利萍.朗讀“串串燒”,彰顯早讀之特色:低年級早讀點滴嘗試[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6.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