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時代,是一個科學技術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時代,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生活在現代社會當中,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技術素養,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也成了當代人的自我追求。因此,我國教育界對于科學技術素養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中小學基礎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基礎課程,它對小學生的科學與技術認知有著啟蒙的作用,它的宗旨是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每個人的成長發展都離不開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究培養小學生科學技術素養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程實施;技術素養培養
一、 引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進步。自20世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水平飛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提高。由此可見,科學技術水平是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關鍵因素。教育是立國之本。少年強則國強,要提高我國國民的科學技術素養,必須從小學開始抓起,從小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讓學生充分認識科學,了解科學,掌握科學技術。那么,在小學科學課程實施中要如何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呢?
二、 小學科學課程實施中技術素養培養的意義
小學科學課程的宗旨是培養科學素養,它是為了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而設立的課程,是為了引導學生學習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幫助學生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掌握科學實驗的方法,享受科學的樂趣,使學生接觸科學、了解科學,形成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的良好品質,學習科學這門課程,有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觀,能豐富小學生的童年生活,促進小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讓學生主動進行科學探究是小學科學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同時也是小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還是有效培養學生科學技術素養的主要途徑。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促進時代發展、促進民族發展、促進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對國家培養人才素質的需要。
三、 小學科學課程教學實施現狀
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在國際競爭越發激烈的今天,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因此,落實科學教學,培養小學生科學技術素養的意義十分重大。然而,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體系中,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十分堪憂。目前我國小學科學課程實施存在以下問題:
(一) 學校領導不夠重視
在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教學理念下,要求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全面發展,而小學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第一階段,作為基礎教育,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實施沒有得到徹底落實,學校領及老師對于科學課程不夠重視,形成了以語文和數學為主要課程的現狀。
(二) 學生對學習科學課程內容的積極性不高
由于學校對科學課程的忽視,導致學生對科學內容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縱觀我國小學課程教學,主要以語文和數學為主,很多時候甚至出現把其他學科課換成語文數學課,長此以往,學生出現其他課程可有可無的心理。
(三) 缺乏教學資源
在我國實施新課程教學改革后,小學課程中的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新后的小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新的教學資源,而在我國部分小學中,科學教學設備嚴重缺乏,學校只能依靠政府撥款置辦科學教學儀器,學生沒有實際動手操作的機會。
四、 培養小學生科學技術素養的路徑
(一) 增強學校領導及教師的科學教學理念
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首先要增強教師的科學教學理念。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學生的思維都是根據教師課堂教學方向發展,只有具備了較強的科學教學觀念,教師才會挖掘所教知識的更深層次的含義,不斷升華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
現如今很多小學的校領導和教師不重視科學教育,是因為教育觀念還沒有更新,沒有完全適應新時代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理念。因此,學校應組織教師集中學習科學知識,不斷加強教師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增強教師的專業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同時,教師應自覺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自覺增強科學教學理念。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把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應指導學生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探究問題。
(二) 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
1.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的求知欲非常強,他們對于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在小學階段進行基礎的科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對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要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因為小學生的意志力比較薄弱,精力比較難集中,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防止學生被課堂外的因素影響。
在課堂中,小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他們總是會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舉動,教師應該用飽滿的熱情和親切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懷,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讓每一位學生愿意親近教師。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提前創設好課堂情境,設置一些好的問題,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對所提問題感興趣,跟隨老師設置的疑點不斷思索下去。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輕松的探究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發言,增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
2. 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究興趣
首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對很多自然科學問題感興趣,常常會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問題,比如:魚為什么只能在水里游而不是在地上游?蘋果熟了為什么是掉在地上而不是掉在天上?為什么動物有尾巴而人沒有?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要給他們解釋這些科學問題必須用一些簡單易懂的實驗幫助他們理解,在實驗過程中配合耐心的講解,使學生體會到科學實驗的樂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精神。
其次,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好玩、好動、表現欲強,要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必須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再只滿足于觀察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簡單的科學現象,更多的偏向于想要親自動手試一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讓學生有動手實驗的機會,經常上一些實踐課有助于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的培養。在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同時,教師需要在旁不斷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為后續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 充分挖掘教學資源,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第一,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有效教學。目前我國大多數小學學校都配置了多媒體設施,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有效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實際生活常見的科學現象,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周圍生活的各種科學現象,主動思考所觀察現象產生的原理,并在已有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實驗操作。教師還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視頻,讓學生觀摩學習科學實驗的過程,引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
第二,開展戶外活動。在小學的科學課程中,自然科學是主要科學課程,而自然科學來源于自然,適當的開展戶外活動,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自然科學的神奇之處,讓學生在玩耍的同時學習到相關知識,又能消除學生學習中的壓力,實現有效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不止局限于書本知識,使思維更加開放。
第三,學校組織開展科學技術實驗競賽。為了更有效地落實學生科學技術素養的培養,學校應該舉辦科學知識競賽和科學實驗比賽,鼓勵每個年級的學生積極參加競賽,讓學生在互相角逐的環境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能幫助學生更有效的記住所學知識,而科學實驗比賽則能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通過實際動手的方式加深對其含義的理解。
五、 結語
通過以上探究得出,科學是當代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學技術素養是現代人類必備的基本品質。學習一定的科學知識,具備一定的科學技術素養,不僅可以幫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能掌握一門技術,為日常學習、生活、工作提供便利。
在小學科學課程實施中培養小學生的技術素養,需要從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不斷挖掘新的教學資源等方面入手。在科技日益更新的時代,個人科學技術素養是非常重要的,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有利于學生后繼升入初中、高中、大學甚至是走上社會。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實現終身學習的基礎,在小學時期奠定好基礎,能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為學生今后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喻光良.小學科學教學陋見[J].空中英語教室,2010.
[2]蘭紹平.小學科學課教師培訓策略的探討[J].成長之道.
[3]鄧冬清.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讀與寫,2014.
[4]趙明.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整合模式中的應用[J].教育探討,2015.
作者簡介:
盧霖,講師,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