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廣誠
摘 要:美術是一門傳播美、欣賞美、創造美、升華美的藝術學科,在小學階段對學生實施美育,除了完善授課內容外,美術教師要重視美術欣賞課的開展,通過讓學生欣賞、評述、品鑒、模仿、創造等藝術活動,提升小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并且能幫助小學生養成觀察、分析、體驗、加工、整理的科學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受益終身。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課;有效教學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美術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從小學階段開始美術教師就需要注重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美學素養和審美情趣,教會小學生在藝術領域學習、體驗和表達的方式方法,通過學習美術基礎知識、技能,提升小學生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使他們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從這個層面來說小學美術課程欣賞教學很好體現了美育的人文價值,讓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系統性、整體性更全面,我們可以從小學美術欣賞課堂入手,營造高效教學課堂,讓學生沉浸其中。
一、課前要為教學做足準備
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上,很多時候學生回應非常少,教學陷入被動而使得教與學都苦惱,這其中有學生對美術課程不重視的原因,但更多是因為教師準備不夠充分。小學階段學生學習容易受教師的影響,因為教師引導不足,課堂才會變成一言堂。教師首先要能夠對課程有全面的把控能力,才能夠在學習上為學生指明方向。
教師要對隔天需要用到的材料足夠熟悉,比如教學中需要用到萬花筒,教師首先要知道教具萬花筒里面都有哪些圖案;教學雕塑作品,教師首先要對校園內的雕塑名稱和位置足夠熟悉;教學剪紙藝術之前,教師要先去網上找一些優秀剪紙作品,再自己動手剪一剪,看看哪些比較好剪,可以教給學生去制作。教師要做好課前預演,這樣在授課過程中才能自然而然調動起學生的興致,不至于讓課堂冷場。
二、多為學生設計一些展示活動
美術欣賞課上學生的展示活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對于已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二是可以讓學生根據學習所得自己展開創作。美術課程的欣賞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就是教師本身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組織課程,多給學生一些展示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
課上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為學生搜集一些風格迥異的作品,讓學生來欣賞,即使學不會也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小學生已經具備了很強的欣賞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不要忽略學生視角的挖掘,看似不起眼的點撥,也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助力。教師利用課件多出示畫家的作品,讓學生自己在對比之中總結,加強學生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有說得不準確的地方,感覺不敏銳的地方,甚至也許有理解上的錯誤,這都沒關系,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會逐步完善起來。教師要滿腔熱情地對待學生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努力保護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多元化情境創設引導學生
積極有效的教學導入對于美術欣賞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如同電視廣告一樣,觀看廣告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個精品廣告都不是在干巴巴地講述產品,而是創設一個出其不意的情境,或者以情動人,或者讓故事別出心裁,最次也是明星代言以畫面的美感來帶動觀眾觀看的欲望。美術欣賞課也不可以生澀地讓學生去解讀,而是要給學生一些代入感,勾起學生的欣賞和表達欲望。
教學欣賞課《向日葵》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先是給學生展示了一幅熱烈的太陽畫面,和煦的陽光恣意奔放地照耀著,接著切換到鮮活的向日葵畫面,瀏覽花的海洋之后,拋出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讓學生和動畫片段的向日葵進行對照,要求學生敘述所看到、感受到、聯想到的。學生對被欣賞對象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寶貴的,它是新鮮的、生動的,而且學生對于作品的第一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給學生充分的發揮余地,教師采取與學生共同分析的方法來交流。通過教師的引導,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敘述了他們看到的、感受到的、聯想到的,教師再適時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慧眼”,學生沉浸在這個多彩的課堂中。
四、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
美術欣賞課并不單是讓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品鑒,還鼓勵學生具備發現美的眼睛,尋找和發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美術課堂上不單給學生呈現一些非常經典的作品,還可以把學生身邊的美好進行捕捉和回放,讓學生養成感恩生活,享受當下的美好心態。美術欣賞課可以讓學生以課外實踐的方式記錄下我們當地的民間藝術、地標建筑、創意海報,甚至是小區門口一件好看的雕塑都可以進入我們的美術欣賞課堂,大家一起來品鑒和學習。
在美術欣賞教學時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可以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宏觀意義上的美術教學。開學第一天,每個人都穿著漂亮的衣服,教師可以用相機把他們記錄;每個同學臉上細微的表情捕捉之后也是一種童真的夢;春天可以跟學生一起欣賞花紅柳綠,夏天雨后的彩虹別樣清新,光影之后綠綠的麥田也是大自然給我們鋪就的一幅最美油彩;皚皚白雪之中路人的腳印也是一種美,獵獵寒風中,窗臺的一點綠意最是動人……美術欣賞無需高談闊論,引導學生發現點滴并沉浸其中更為珍貴。
因此,美術欣賞課之所以難教的原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心靈的碰撞不夠巧妙,教師多為學生鋪墊,給學生準備好展示的舞臺,美術欣賞就會變成學生和老師的共同享受,尊重學生的天性,發揮他們的能動性最為重要。
參考文獻:
[1]褚芳.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創作興趣的培養:刮出來的世界[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2).
[2]蘇曉萍.核心素養觀視角下的美術行為重建與養成[J].美術教育研究,2017(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