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芬
摘 要:體育教學作為小學生學習的一部分,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能訓練有很大的提高。此外,“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小學體育教學的學習也是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促使學生的內在潛力得到真正發揮,更好地指引學生的成長道路,促進學生的全面認識,從而指導學生日后的生活實踐。因此如何利用小學體育教學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以此為內容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個性發展;分層教學
一、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
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學生自身不同于其他行為人的重要意識標志,是學生獨有的個性標簽,具有獨一性。如同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學生的成長發展軌跡也不盡相同,尋求學生自身的獨有特性,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揮,對于學生的成長與日后生活實踐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樣學生才能不趨同于社會的潮流,更好地尋求自己的立足之地,用自己的獨特才能在社會上發揮自己的價值。而學生的個性發展就是學生自身創造性的體現,這需要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做到獨立思考、勤學鉆研,遵從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斷深入研究,才能最終形成學生自身的寶貴財富,指引學生的人生道路。
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個性發展的方法探究
小學體育教學作為全面發展學生素質需求的重要組成,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能夠從整體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體育競技水平,還能對學生進行明確的篩選,使部分學生所展示出的體育天分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提高,從而激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而這一過程的進行就需要教師教學方法的指導,分層教學法就是有效應用的方法之一。
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體育運動所表現出的天分加以區分,對于有特殊天分的學生進行加強練習而實施的分層次的訓練方法,以保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夠得到有效提高。同時分層教學也是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進一步指導,讓學生通過體育訓練發揮自己的潛能。
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個性發展的應用策略
1.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是激發學生個性發展的首要條件
很多教師在執教過程中容易加入個人情緒,以教師自身的主觀臆斷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橫加指責,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致使學生產生錯誤認知,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影響深遠。尤其是作為女生而言,先天運動中樞系統的不發達,導致學生的各項體能相對較差,因而這類學生的內心更加脆弱,更加需要教師的不斷鼓勵和指導來幫助其樹立信心,從而更好地引導此類學生的進步。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個別教師不能放平自身的教師心態,看到此類學生時只會用相對消極的語言扼殺學生的積極性,“你不行”“你再訓練也是這樣”等等,傷害了學生的內心。所以,教師必須從自我做起,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不僅要做到欣賞學生的長處,還要客觀認識學生的短處,并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幫助學生突破瓶頸,從而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而這也是尊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重要表現。教師要切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等內容做出教學方法的相應調整,從而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2.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內容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理論學科的學習,它的學習課堂以操場實踐為主,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指引學生的自由發揮,因而更容易使得學生的天性得到釋放,從而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體育教學的應用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學主要是鍛煉學生的運動技能,帶動學生的運動細胞,進而將該運動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可以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該情境中,更容易刺激學生的頭腦和四肢綜合運用的能力。比如鍛煉學生的跑步速度,可以以50米接力競賽的形式進行該練習,激發學生在短時間內的爆發力與運動力,從而了解學生的運動情形。根據學生的運動狀態還可以采取蛙跳的形式加強學生的練習,以不同的游戲給學生創設運動練習的情境,刺激學生的運動中樞神經,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潛在的個性發展。尤其是對于跑步有所專長的學生,能夠有效地幫助其自身潛能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指導作用。
3.以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可以發揮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以此激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源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的指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舞臺。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源于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建立,來源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思考與總結。在體育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的安排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思考如何設置游戲才能保證學生學習的學習效果。比如立定跳遠和助跑跳遠的練習,如讓學生一味進行分組訓練則必然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且不能在最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跳遠技能,如此則可以組織學生自由發揮想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創新意識形成對體育課程的正面認識,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性。筆者以此為內容開展教學,學生眾說紛紜,一致通過的訓練方法就是結成小組,以小組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學生跑到固定位置時利用自己跑步的爆發力形成對助跑跳遠的向前沖力,以此提高學生助跑跳遠的最終成績。筆者發現,這種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環節中的學習效率遠遠高于教師教導指引與安排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不斷發展與提高,進而激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4.以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只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還需要學生自身的內在因素,即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在體育教學中,要想真正做到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就需要學生增強自我鍛煉能力。而自我鍛煉能力的形成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逐步形成完善的,是學生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生活閱歷所達成的自我認知的能力。因此這種自我鍛煉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認識和探索能力,這是學生對外在事物的首要判斷。在體育教學中則主要表現為對該體育項目的認識和學習能力,通過查閱資料、觀察等方法的運用增加對該運動的客觀認識,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掌握運動要領,增加學生對該運動練習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
其次是實踐和運用能力,這是在認識和探索能力上的升華。學生在探索過程完成后需要投入到具體的實踐中鞏固自己的所學內容,尤其是體育競技多以練習為主,只有學生不斷加強練習才能更好地尋找其中的訣竅,完善自己的技能,從而進一步推動自身的個性化發展。
最后是反思和檢討能力,這不僅要求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必須掌握,還要求學生形成最終的認知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只有不斷地反思和檢討,總結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使自己走得更遠,也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由此可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開展尤為合適,能夠很好地利用體育課堂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體育競技水平的提高,能夠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促使學生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指引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江.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學生興趣激發策略[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8).
[2]曹駿.淺析田徑活動開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5).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