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寰
摘 要:小學音樂新課程內容標準中明確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自信中表現;公平地對待每位學生,讓學生在關愛中發揮表現力;豐富上課形式,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在音樂實踐中使學生受到美的、愉悅的、情感的熏陶。
關鍵詞:自信;關愛;參與;培養;表現力
小學音樂新課程內容標準中明確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中使學生受到美的、愉悅的、情感的熏陶。
一、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自信中表現
自信,是一個人對某件事的一種積極的態度。它給人的感覺是放松、大膽并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必須讓每個學生樹立必備的自信心。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只有讓學生充滿了自信,學生才能大膽地表現自己。
(一)靈活處理教學中的難點,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重視音樂課的“人性化”設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人。但傳統的音樂基礎教育尤其是唱歌教學,注重學生的識譜教學、強化咬字、吐字等歌唱技巧,忽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現在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新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我們許多教師都已經意識到了音樂課中“人性化”設計的重要性,開始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再加之現在的新教材和舊教材相比,難度也降低了許多,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也減輕了不少。盡管如此,我們在教學中同樣會遇到一些讓學生不易掌握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難點,使他們能有克服困難的信心。
(二)以激趣、激情的方式培養自信
興趣是一把打開通往知識大門和成功之路的金鑰匙,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一旦學生有了興趣,他們才會表現得非常主動積極,只有產生了興趣才能有自信。因此,音樂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喜歡去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另外,激發學生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在課堂中教師首先自己要用最真摯,生動的情感去感染學生,讓學生與老師一起對音樂作品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促進他們對音樂內在情感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作品,才能讓學生對作品表達的情感充滿信心,從而表現出他們自然、純真的感情。
二、公平地對待每位學生,讓學生在關愛中發揮表現力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這說明,在課堂中應該讓每位學生都得到尊重和發展。而事實上,有一些教師老是喜歡偏愛少數有天賦的學生,至于那些表現平平的學生往往不會引起老師的關注。曾有一位學生長大后對我說:“老師,其實小時候我多么羨慕那些能去參加比賽的同學,他們那么漂亮,那么自信,甚至那么驕傲。”這說明,每個小學生的心里都渴望被人重視,都希望對別人有吸引力。所以,老師應該想方設法使天賦不高的學生克服怕羞、不敢表現的心理障礙,促使每個同學都能大膽地、自信地當眾表演。在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在每學期一開始的音樂課上,我就告知學生,每個同學在本期內至少要主動上來表演十次,可以是唱歌,也可以是識譜、節奏、以及演奏樂器或音樂劇中的角色扮演等等,而且每次我都會統計得到的贊揚者的票數,最后看誰的票數最多。起初,一些同學的票數很少,顯得有些灰心,我就給他們打氣:沒關系,下次爭取多一些,只要努力,就會有進步的。
三、豐富上課形式,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培養學生的表現力
(一)節日音樂課
我們每天的課程幾乎都是很有計劃性和預見性的,長期以來許多教師都沒有想過要去改變它。但我就曾遇到過這樣一節課:當我走進教室門口時,突然竄出一堆小家伙朝我身上噴出許多漂亮的紙花,還有學生給我灑了一頭只有新娘頭上才可能有的碎金紙,還沒等我回過神來,他們一齊說:“老師,新年快樂!”這時我才猛然醒悟,原來第二天就是元旦了。這時有的同學在說:“這節課要是老師讓我們自己歡樂一下多好。”看著他們那一張張比大人還要興奮的臉,我竟脫口而出:“同學們,既然你們那么喜歡新年,我們這節課就來開一個新年音樂會,好嗎?”頓時教室里一片歡呼:“耶”!于是小組長們就開始忙乎了,誰唱歌、誰跳舞、誰彈鋼琴……這樣我本來設計好的音樂課就無法上了,但看到孩子們那強烈的表演欲望,我只好讓步。其實我們一年之中有許多讓孩子們快樂的節日,如“六一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等,如果音樂教師都能抓住這些時機,讓學生上一些別開生面的節日音樂課,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們何嘗不利用這些節日讓學生既能快樂,又能給他們提供一次最無拘無束的表現機會呢?
(二)電視音樂課
當今的電視節目豐富多樣,電視普及率也非常高,學生們往往從電視上就可以知道許多歌唱家和歌星的名字。我曾經將許多歌唱家和歌星的演唱錄象、以及一些文藝會演節目的錄像通過電視讓學生們欣賞,特別是一些非常著名的歌唱家、小歌手的錄像非常有用,比如宋祖英、湯燦、安妮、姚瑤等,每次我都用幾乎大半節課的時間讓孩子們觀看,他們從中既受到了美的薰陶,又讓他們感受了歌手們那超人的表現力,從而激勵他們更加主動積極的學習音樂。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特別的上課形式,都有待于我們去捕捉、去運用,關鍵是需要我們教師善于發現,勇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