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
【摘要】數學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農村孩子上課不用心、作業不按時完成,學習目標不明確,數學學習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作為農村數學教師在這樣的條件下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學生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讓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呢?運用思維導圖教學,能在農村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興趣偏差嚴重的情況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數學教學 有效運用
運用思維導圖教學,能在農村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興趣偏差嚴重的情況下,為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提供一個有效思維圖形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協助學生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開啟學生大腦的無限潛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思維導圖概念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心靈圖、腦圖等,是一種將發散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通俗說,是一個簡單、有效、美麗的思維工具。它依據全腦的概念,按照大腦自身的規律進行思考。全面調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從而極大地發掘人的記憶、創造、身體、語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潛能。思維導圖,顧名思義,“思”體現的是智慧的源泉,需要我們用心思考;“維”體現的是思考的角度,多維度立體化,采用的是放射狀的思考方式;導,體現的是視角上的信息輸入和輸出,輸入是整理,輸出是激發;“圖”體現的是圖譜的力量,以樹狀結構為主、網狀脈絡為輔,把大腦天生的互聯網變成可視化、可感知的思維地圖。
二、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怎樣才能讓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運用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淺析教師在教學中對思維導圖的運用。
三、思維導圖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思維導圖能讓學生課前有效預習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與學生的課前預習是分不開的,怎樣才能讓學生的預習達到最佳的效果呢?老師指導學生用思維導圖。學生在預習新課內容時,用思維導圖首先理清脈絡并清晰地展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延伸過渡到新的知識點上來,這樣讓學生能輕松的學習新知識,并越學越有興趣。
(二)思維導圖能讓教師在教學中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名角一臺戲,名醫一把刀,名師一堂課。作為在農村小學教學的數學老師,怎樣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農村小學生的條件與知識儲備都是極其有限的,那么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和一些邏輯性較強的知識的理解、掌握與運用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仍用傳統的填鴨式方法教學,學生們就很難掌握其數學知識點,即使已經掌握的數學概念都可能混淆,于是導致農村的數學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教學,事先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設計,用思維導圖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與自主認知能力。
(三)思維導圖能進行有效復習
數學知識有一定的規律,一冊或一個單元包含有許多小的知識點,而這些小的知識點又是在不同的課時中學習的,學生往往在學習一冊教材或一個單元時,頭腦中的知識比較零亂。很多知識點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任何關系,實際上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整理和復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制作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整理復習。讓學生從散亂的機械學習方式變為有聯系的探究意義學習。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圖形時,能讓大腦快速進入思考的狀態,此動作會產生一系列的學習步驟。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在白紙中央繪制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案為主題,接著由中央向外根據知識點的多少畫分支線,把每一個知識點的關鍵詞寫到分支線上,當每一節的關鍵知識點還有細化的知識點時,則連續重復以上操作。完成所有的關鍵詞填寫后,接著在思維導圖上做好相應的標記。那么教師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使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網狀結構,形成一個自己數學知識體系,對其進行查缺補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用不同的顏色在分支線上分別注明“已掌握的知識點、有質疑的知識點、沒掌握的知識點”等。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為孩子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建構起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效果,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與綜合素養的提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艷.你一學就會的思維導圖.文化發展出版社,2017.
[2]袁學新.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思維導圖的分析探討[J].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