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杰
摘要:新課標強調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和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的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人合作的良好品質,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方法;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142-01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拋棄"教師一統天下"的傳統教學觀念,我們應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及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人合作的良好品質,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認真分析研究學習方法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要多讀書、注重基礎。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同學卻不重視數學公理、定理、推論……的理解,只想著把基礎的題目把它做完就可以。但這是遠遠不夠的,課本與習題兩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互不能替代的,但課本知識是本,做題的目地是為也更好地掌握課本的知識,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多讀書少做題目,不應當多做題少讀書,當然做題也要有一定的數量,不然也會前功盡棄。多思考、注重理解與多重復、溫故而知新所占的比率為較少,說明在學生群體中學習的主動性、鉆研性還是相當欠缺的,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是象初中那樣很強的依賴心理。跟老師教學的慣性運轉。表現在不訂計劃、坐等上課、課前不預習,對老師上課的內容不理解,課堂上不懂得記筆記,被動學習。但對這少數的學生來說,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他們認識到理解的重要性。如果一位學生不懂得思考,那么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所學的知識再多也沒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學到好的知識。知識的學習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過思考才能實現,而思考的目標就是問題,遇到問題不要忙于問人,應力求獨立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求問題的正確答案。
2.培養學習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會學生學習"已成為當今世界流行的口號。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在他的教學經驗新體系中,把"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作為五大原則之一。就是說,學生不能只掌握學習內容,還要檢查、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要學生對如何學、如何鞏固,進行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評價。學法指導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專家學者精辟地闡述了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思想,強調了學法指導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只是為學生的認識的發展提供種種有利的條件,即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
3.堅持數學課堂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以知識的整合、發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為基點。"可見,以人為本的教育是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數學教師,應該把數學科學教育與人文相結合,發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科技的日益發展,數學正影響著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為人類的文明發展作出貢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數學與國防、數學與交通、數學與通訊以及數學與日常生活等領域密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在盡情領略數學帶給人們的便捷與舒適的同時,增強回報社會、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如中國的"神舟飛船"九號的發射恰恰說明了中國科技的發達是離不開數學的。微觀上數學涉及:如何測量學校操場的大小和跑道的長度?到銀行存款利息的計算等等。生活中的數學不勝枚舉,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同時應該看到,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給人類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甚至災難。要讓學生去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
要暴露學生的思考過程,即使錯誤的也要給予暴露,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對他們的關注就是一種幫助,有利于他們獲得正確的思考過程,他們心里會有成就感的,他們會覺得老師也在重視和幫助自己,自己在老師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長此下去,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急著說出自己的答案,要先讓學生回答思考過程和答案,這樣有利于了解情況,如果學生回答對了,可以樹立學生聰明的形象,讓學生心中產生成就感,同時也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樹立他們的自豪感。如果回答不完整,可以幫助學生按照學生自己的思路繼續思考下去,這樣學生頭腦中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心理也會產生自信心,學生會覺得自己也會思考問題,從而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即使學生不會回答,也可以啟發引導學生去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問題,這樣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古人也說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都說明教育不只是教給人一種知識和技術,更重要的是要人借著教育獲得對于事物和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悟。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更要關注人生意義和價值本身,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健康地成長并成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