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仕杰
摘要:所謂分層教學,即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水平以及智力或非智力因素將學生科學合理的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向其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其在壓力適度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逐步提升。正因為分層教學的這些特點,使得它在課堂教學中大放光彩,與此同時,還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對此,本文就分層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方式進行簡單分析與論述。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地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201-01
現代教育是面向學生全體、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發展的教學活動。這一教學理念不僅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的需求,還滿足了社會以及各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見,更新現代教育教學理念也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將對分層教學在我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具體運用展開探討。
1.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分層教學模式是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師生積極交流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合作、探究、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多方面素質的整體發展,形成當下流行的多元化發展模式。分層學習中還可以靈活多變的進行地理學習,并列式、拼盤式、課題式、辯論式,而到底哪一種方式更適合學生這還是需要教師的經驗,只有教師優秀的宏觀調控能力與這一開放式的學習模式相配合,才能達到分層模式最為高效率的作用。這樣的模式致使每一組每一班的學習氛圍從根本上轉變。
2.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2.1目標分層。教學目標是否確定、是否正確,將會直接影響分層教學的順利開展與實施。教學目標的制度是教師上課的依據與憑證,不僅需要參考教材大綱,還需要根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與智能差異隨時調整與補充,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可能性與最近發展區。與此同時,還需要對不同群體與層次的學生設置難易程度難當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做到教無定法、有的放矢、循序漸進[1]。每一層次教學目標的設置,都需要充分激發與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學習起點,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標層次水平應當有梯度,難度不宜過大,還需要循序漸進。唯有這樣,才能徹底轉變學困生陪讀的尷尬現象,讓其也能夠感受與嘗試到成功帶來的喜悅,以此來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讓學優生能夠"吃得飽"、學困生能夠"吃得了"、中等生能夠"吃得好",這對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有著積極作用[2]。
2.2教學內容分層。課堂是教育的主渠道,上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分層和教學目標的分層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教師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層設疑,分層提問,把對每一層同學的要求定位在相應的層次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不能忽視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顧不同層次同學的個體差異。課堂教學的重點是每層學生都應該掌握的那些知識及其掌握程度,由淺到深,由簡到繁,以中層學生為主線,層層推進教學。課堂教學有利于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中層學生略有提高,優生層學生充分發展[3]。確保分層教學目標的落實,必須抓住分層授課這個中心環節,找準切入點。教師統一授課時,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所有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各自的問題去學習。
2.3評價分層,共同發展。分層教學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不僅體現在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能力方面,也體現在教學評價上。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制定與設置不同的教學評價體系,做到對學生的綜合分層評價。在初中地理中實施分層評價時,教師需要以發展的眼觀去看待與評價學生,不僅要體現出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更要突出學生的"進步"與提高,不以成績論英雄。教師需要充分認識與了解學生,承認學生是具有智力差異性的個體,評價過程中切忌責備訓斥,要善于根據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其分析原因,找到符合屬于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多方面的教學評價,重新激發起他們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在教師的肯定評價中持續不斷的發展,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活力。此外,教師還可采取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4]。
3.結論
分層教學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層教學的目的是"差生轉化、中等生優化、優秀生提高"。在班級里進行分層教學,確實老師很難做好。分層教學無疑地增加了教師備課的難度,要面向全體,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態度是選擇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因此,我們要拋棄傳統教育模式,要打破"一律化"、"齊步走"的陳規。在具體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方法,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使各類學生都經常體驗到進步的喜悅。我們會繼續努力實踐,探索,再探索,再實踐。
參考文獻:
[1]鄭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 學周刊,2016,(32):168-169.
[2]令小應.初中地理分組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略談[J]. 學周刊,2016,(07):62.
[3]李悅.初中地理分組分層教學模式應用探析[J]. 赤子(上中旬),2015,(22):202.
[4]賴詩星.初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討[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14(0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