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摘 要:新課標提倡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主宰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翁”,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育教學的觀念和方式,將學生的學習發展放在首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增加課堂的有效互動是達到這一目標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互動;師生交流合作
現代教學理念要求我們開展多元化的課堂教學,使學生不僅學知識,更能豐富人生體驗,培養健全人格,基于此,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就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在民主自由的環境下,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導向,培養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激發創新型思維結構,更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一、開展課堂互動教學的前提條件
古往今來,“權威”一詞已然成為教師的代名詞,學生習慣了“填鴨式”的課堂教學,老師教什么學什么,從不自己主動思考,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單一刻板,成了只讀書不思考的機器。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有的放矢,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與學生進行互動并不是以往那種簡單的課堂提問,有效互動的首要條件是創設和諧平等的民主課堂。不少學生在上課時都懷著畏懼的心理,不敢回答問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大氣都不敢出”,怕遭到批評。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應反思自己在課堂中是否太過嚴厲,或者在日常學習中對學生鼓勵的較少,而多用批評和指責的口吻,使學生保持一個較低的姿態,正常學習都難以順利完成,更別提師生互動了。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從“青少年時期”向“青年初期”過渡的重要階段,這時的學生容易產生叛逆思想,同時也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與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真誠相待,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有話說、敢說話,才能實現課堂的互動,學生不再被課堂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學習輕松了,效率卻提高了,這才是課堂教學應該達到的效果。
二、師生互動的方法
1.優化課堂提問的內容和方式
提到課堂互動,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提問,師生之間一問一答,教師了解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鞏固了知識,可以說是比較好的開展互動的形式了,但教師應注意設計提問的內容和方式,內容上不宜過難,使學生一頭霧水,也不宜過于簡單,比如只需要學生回答“是”或“不是”,這樣的提問都達不到互動的效果,要使問題難易適中,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便可以想到線索。例如,在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律時,通過提問“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徑、元素的金屬性等有什么變化規律”這樣的問題,學生有明確的思考方向,自己去觀察探究;在提問方式上,應注意照顧到全體學生,不能只提問成績好、答題快的學生,更應考慮到“邊緣生”“后進生”的學習狀態,多種提問方式交替使用,使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
2.利用化學實驗,激發學生思維
課堂互動是激發學生多元化思維的有效途徑,可以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的特征,多帶領學生動手實驗,實現互動課堂。對于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實驗,師生之間可以角色互換,在使學生充分理解實驗原理后,由學生獨立掌握整個實驗流程,教師巡回指導,幫助梳理,但不代替學生操作。例如,學習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時,我帶領學生做“萃取”實驗,學生自由分組,各組代表講解了萃取的原理和方法及注意事項,然后開展實驗,我在組間巡視指導,實驗完成后,各組分別總結了實驗過程和結果,也講出了自己動手實驗的心得感受,我進一步提出萃取的實際應用問題:“如何洗掉衣物上的油漬”“如何洗掉皮膚上的油漆”等,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根據剛才的實驗提出設想。這樣一來,我們這一節課不僅學了知識,做了實驗,還豐富了課堂內容,激發了學生思考,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實現了真正的有效互動。
三、依據“教為輔、學為主”的互動原則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果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根本指標,學生學習結果如何也最能體現一名教師的教學水準,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必要的社會生存知識,而不在于教師向學生傳輸知識的總量是多少。所以,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該處的位置,不要越俎代庖,把一節課都化為己有,以自己的教代替或者取代學生的學,認為自己知識體系完善,邏輯思維嚴密,可以幫助學生直接獲得知識,而省去認識知識的過程,以此節約時間來學習更多的知識。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卻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教師并沒有完全信任自己的學生,也沒有尊重自己的學生。我們都知道“欲速則不達”,如果一味地講求學習知識的速度,學習的效果卻不好,這樣就會造成付出與收獲的失衡,長此以往,教師會感到失望,學生會對學習失去原有的興趣,惡性循環。為了避免類似事情,而又提高學習效果,就要從學生身上找突破口,抓住學生,才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主,學到的才是自己的,教師可以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而具體的實施步驟由學生自行實踐,一是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二是為了讓學生動腦思考。通過這樣的方法學到的知識最扎實,也最容易內化,使得學生可以融會貫通地運用,做到學以致用。
教學的過程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時刻都充滿變化的,教師要做的就是從大體上進行統籌安排,在實際操作中隨機應變,調動學生討論式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行有針對性指導,多交流多溝通,才能彼此促進,啟發學生思維,共同進步。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