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摘 要:高中數學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來說至關重要。當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該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個體之間的平衡發展,針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運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大多數高中學校的數學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從整體上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許多學校開始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入到數學教學之中,盡管這一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是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在實際應用該模式的過程中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究和完善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正確運用對策。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概述
小組合作學習的思想很早就已經出現了,當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全世界諸多國家的中小學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除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稱謂之外,一些研究者也將其稱為“小組合作教學”“合作教育”等,雖然在叫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其內涵和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著名學者斯萊文教授將小組合作學習定義如下: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讓學生在由多個同學組成的小組中開展學習與探究活動,并通過對小組全體成員的成績考核來得到認可或者獎勵的一種課堂教學技能。除此以外,小組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沙倫博士對小組合作學習也提出了明確的定義,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并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所有方式的總和,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相互協作則是這些方式的一大根本特點。我國著名學者王坦提出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通過組建小組,讓各成員相互幫助和學習,為實現相同的學習目標而不斷奮斗。這樣的學習形式能有效提升小組中各成員的學習熱情。由于各個國家的教育教學環境、價值觀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所表現出來的教育問題也大不相同,這就使得世界上各個國家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的研究角度有所不同,對小組合作學習也很難做出一個統一的界定,雖然國內外各學者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定義各持己見,但是其本質上的內涵是基本一致的,即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將小組作為各成員活動的基礎平臺,在小組成員之間建立一種互幫互助、利益共享的關系。
二、高中數學小組合作模式運用問題分析
1.成員劃分存在不合理
從目前的現狀看,我國大多數高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時候都存在成員劃分不合理的問題,通常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應堅持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因為這樣才能確保小組內各成員能夠實現共同學習和提高。而且這種形式的分組也能讓各小組之間公平競爭。但是許多高中數學教師在分組中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就隨便劃分學習小組,而且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也存在不合理性,這就導致學生之間很難形成互利共贏的關系,根本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小組各成員的共同發展。
2.小組成員之間互動較少
一些數學教師為了使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關系,進而達到共同提升的目標,往往會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通過適當調整學生的座位,將同一小組的成員安排在一起,大家面對面地相互討論和學習,表面上似乎非常熱鬧、互動頻繁,事實上真正能提出實質性意見。代表小組成員進行發言的人只有那么一兩個,絕大多數的合作學習小組中,通常都是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負責找出正確答案,然后讓其他成員參考,進而解決老師提出的數學問題,由于缺乏成員之間的互動合作,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根本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也不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對策
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小組劃分的時候,應當首先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成績水平等多方面的信息進行了解和評定,并以此作為小組劃分的基礎,嚴格遵循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使得小組各成員之間能夠形成相互協調、互幫互助的關系。通常情況下,每個學習小組的人數應當在5人左右,在實際構建小組的時候,除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外,還應當尊重學生的合理意見和建議,以免因學生對分組存在異議而導致其不能在實踐過程中達到密切協作與配合的目的,最終影響學習任務完成的效率和質量。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能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當前大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在實際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時候都還存在小組成員劃分不合理、成員之間缺乏互動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進一步提高小組成員劃分的科學性,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實際成效。
參考文獻:
王光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時代教育,2014(20):137.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