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芬
摘 要:班級教育管理工作較多,教育教學、安全教育、德育管理等都是班級管理的范疇,班級教育管理工作的每一個內容能有進行有效管理,對學生時期的學習習慣、良好素質的養成等都有影響,德育管理是班級管理中的重點,初中階段的德育工作也比較關鍵。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生活依托于班級這個小環境之中,那么如果以班級文化為導向對學生進行德育會有更好的效果,對此展開研究。
關鍵詞:班級文化;導向;初中德育研究
德育與其他內容的學習存在一定差異,如“1+1=2”,在小學一年級學過一次后,幾乎不會被忘記,但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并帶有復雜性的教育工作。學生不是在簡單的教育理論中就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而是在學生了解理論的同時,通過一些媒介對學生進行滲透,從而實現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班級文化也是一種德育媒介,俗話說:“什么老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師能主導班級的文化,學生在怎樣的班級文化中就容易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因此以班級文化為導向來推進初中德育工作的開展十分有價值。
一、班級文化為導向在德育中的意義
初中生處于小學生和高中生之間,他們不似小學生思想不成熟,也不似高中生有一定的成熟思想,他們的思想十分活躍,心理容易波動,同時個性要強,初中時期的德育工作的開展,在初中學生這些特點的影響下顯得更為重要。班級是學生學校生活的“搖籃”,學校生活的大多時間都在班級進行。班級形成良好的文化,可以引導學生有正確的人生態度,還可以使學生進行自我規范,這一點也是德育的追求,同時良好的班級文化還能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由此可見班級文化在德育中的意義。
二、以班級文化為導向開展初中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的開展是教育中的難題,德育看得見、說得出,但是卻“摸不到”,許多教師常常開展了德育工作,而且效果似乎還不錯,但是在現實中卻發現德育工作并沒有起到應有效果,那么德育工作就需以多種形式,以實效性為前提來開展。班級文化導向具有極大的實效性意義。
1.以學生為本,形成班級文化
可以看見現在許多學校黑板上都會寫上拼搏、勇敢等字眼,這是一種班級文化嗎?是,又不是,寫的內容雖與德育有關系,但是在班級管理中卻沒有真正實踐下去。沒能對其實踐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是沒有學生的“支持”。因此想讓班級文化真正成為學生德育工作的導向,那么就需要以學生為本形成班級文化,如班級學生在勞動方面比較突出,那么教師就可以以勤勞作為班級文化;再如班級許多學生都喜歡幫助別人,那么教師就可以以互助作為班級文化。班級中每名學生身上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以學生的閃光點來形成一種班級文化,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學生能從這種方式中找到自己的價值,還會希望班級的每一種文化都與自己相關,這樣的班級文化也更具導向性,而這種導向性的內涵是學生自己挖掘的,學生在這樣的班級文化導向中,能不斷去完善自身,這樣的德育工作開展才更具實效性。學生也可以在自己形成的文化引領中,不斷放大自身優勢,使德育不再以一種理論存在。
2.以生活融合班級文化
德育的最終目標與生活相關,德育不只是為學校教育服務的,其主要目的不只是為了能讓學生自我規范在學校班級的行為,在學校能做到哪些,德育教育的深層內涵在于德育能否給學生的一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那么班級文化與生活文化就不能分割。班級文化中滲透生活內容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有較大意義,同時這樣以生活進行融合的班級文化的形成會更具和諧氛圍。例如,學生代表班級參加一些比賽,學生回家也會繼續練習,需要教師對學生在家中的練習進行鼓勵,例如鼓勵其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同時還要鼓勵學生的班級榮譽感,教師可將學生的這兩種精神作為班級文化,就可引導學生擁有一種面對困難的毅力。班級中會開展一些主題活動,以這種活動也可將班級與生活文化進行融合,如感恩這一經久不衰的話題,教師可以在班級主題活動中先以理論展開,同時引導學生在家中為父母做些什么,這樣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強化,學生逐漸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學會感恩,進而能懂得回報。在不斷的班級和生活的碰撞中,學生的多種情感走向都會更積極。班級文化的形成比較靈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整,使其更具有實際的導向性。因此,以班級文化為導向,通過積極向上、和諧健康的班級文化,優化與提高初中德育工作。基于生活情境下的德育,更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更能夠在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中體現德育的作用。
3.以班級文化滿足初中學生德育發展需要
學生形成良好人格是教育的重點內容,它的意義遠遠高于學習文化知識的意義。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離不開良好氛圍的熏陶,班級是學生學校生活時間較長的場所,那么良好的班級文化就能有效對學生進行熏陶,文化對人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一生的,班級文化的熏陶不是教師讓學生去執行哪些事情,也不是硬性地讓學生去學習哪些德育知識,而是以班級文化來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以一個比喻來形容班級文化,筆者認為最貼切的形容是將班級文化比喻成一個磁場,它在用它的磁力去吸引學生靠近,它的內涵是吸引而不是強迫和抓住,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會對班級文化有一種不知不覺的“眷戀”,學生就能自己走進德育中去,并能從中獲取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班級文化的精髓在于其不以規則去要求,而在于內化的影響,但其表現出來的卻好似規則的引導,這就是班級文化的精妙之處——班級文化不是規則勝似規則,學生在這樣的文化中能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在這樣的導向下德育工作的開展也能更為順利,同時班級文化也能滿足初中生德育發展的需要。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精神,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良好班級文化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而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德育的有效開展離不開班級文化的導向,因此在班級管理中需要注重班級文化的形成,以其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使初中德育更有實效性,使初中生德育的腳步越走越快。
參考文獻:
[1]姚曉琳.初中德育生活化研究[D].魯東大學,2013.
[2]李天波.中學德育現狀調查與對策探究[D].魯東大學,2013.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