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桂芹
摘 要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燦爛多姿。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和發展,面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本人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意義、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代民族職業院校學生的引導作用,來進一步闡述在民族職業院校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傳統文化 文化內涵 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識碼:A
自2012年4月因系里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老師生病,系里讓我代課算起,六年半的時間,在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感悟越來越多,中國傳統文化經過漫長的發展沉淀,厚重而深奧,我所工作的單位是一個以培養小學、中學教師為目標的師范??茖W校,學生大都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懷揣著講臺夢想或尋求穩定工作的想法來到我們學校,面對他們質樸的狀態,善良的心地,不時的迷茫,作為教師想給與他們多一些的指導和幫助,在此,就中國傳統文化對于??茙煼渡挠绊懞喡躁U述一下。
1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民族泱泱五千年,走過了一段燦爛而悠遠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了如繁星般璀璨奪目的文化。這些歷史悠久的涵蓋了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無不彰顯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氣勢恢宏,源遠流長。那么,到底何謂文化?被譽為“文化學之父”的英國人泰勒,在他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書中對文化進行了解釋,他說:“文化或文明,是一個復雜的總體,是一個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它人類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性的復合體?!比绱藖砜矗谥袊鴼v史的發展進程中,“百家爭鳴”時形成的儒、道、墨、法、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等學派的思想、中國的四大發明、琴棋書畫、傳統文學、傳統戲劇、傳統建筑等等的都屬于世代相傳的中國傳統文化形式。
中國文化概說對“中華”的界定,“中”者,居四方之中,“華”者,文化粲然之盛狀也。元代王元亮在《唐律名例疏議釋義》中說: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
文化界說之文:各色交錯的紋理。同“紋”化:改易、生成、造化。
“文化”一詞源于《易經》?!兑捉洝吩疲骸坝^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治國者須觀察天文,以明了時序之變化,又須觀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從文明禮儀,行為止其所當止。(文治教化)。
2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動和指導幾千年中國文化發展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其內涵同樣是豐富多彩的。第一,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精神。對于自強不息、剛健有為做出明確表述的是《易經》。《象傳》中則進一步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薄白詮姴幌ⅰ奔础芭ο蛏?,決不停止”,是中華民族不斷進取、奮發有為精神的寫照。它以天體運行無休無止、永遠向上的規律,要求人們積極有為,勇于進取?!兑捉洝分兴从车倪@種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精神,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精神,并以此激勵著數以千萬計的志士仁人為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事業而終身奮斗。孟子從人格修養、擴充人性善的成分這一角度提出“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第二,天人合一的精神?!疤烊撕弦弧痹谥袊鴤鹘y文化中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它既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基本問題,也是以中國人代表的東方人的綜合思維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體現,因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從哲學角度看,“天人合一”思想認為“天人”皆有德,宇宙不僅是一個物質領域,而且是一個生命領域、精神領域和道德的領域?!兑捉洝吩疲骸胺蚓优c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光?!倍龅健芭c天地合其德”,人必須“正德”“正己”,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第三,孝親敬長、厚德載物的精神。所以梁漱溟先生稱中國文化為“孝的文化”。將這種孝親敬長的精神推而廣之,用以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其基本的道德原則就是“能近取譬”。即以自身作譬喻,來考慮如何對待別人,古人叫做“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到了宋代,這種孝親敬長的思想被進一步發展,形成“厚德載物”的思想。強調一個有道德的人,應以極其寬厚仁慈的愛心來對待自己的同類,以至一切有生命的東西。
3傳統文化對當代民族職業院校學生的引導作用
當代民族職業院校學生自我意識強,責任意識弱 他們成長于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是改革開放富裕生活的享受者,擁有長輩們的全部關愛。學習能力強,實踐能力弱,由于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很少參加實踐活動,內心情感豐富,心理承受能力弱 ,師情、友情、愛情、親情、同情心、公正心等各種情感,使大學生的內心感受開始變得豐富。因沒有經過心理教育和社會適應性教育,使他們表現出適應大學生活的能力較差,心理素質差,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進取精神和承受力。稍有成績便趾高氣揚、得意忘形,遭遇挫折便斗志全無,灰心喪氣。即便是失戀這類生活小事也無法承受,或兇殘報復,或痛不欲生。當他們離開父母獨立處理生活遇到學習、情感、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問題時,不善于自我調節,不敢面對這些挫折和困難,他們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或者極端的行為,抗挫折能力很弱,這將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極其不利。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有指導人生、安頓價值的意義。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勤”、“儉”、“廉”、“勇”、“恭”等,則是正確引導當代大學生主動接觸、認識傳統文化,其有價值的部分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模式都能產生積極影響,有助于消除負面效應。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漢)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等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3] 薛毅.當代文化現象與歷史精神傳統[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