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公平是古已有之的美好追求,正是由于教育特殊的社會功能,才使得教育公平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價值。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市場化的今天,其公益性特征正被高額的學費所替代,幼兒園“入學貴”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本文以社會分層理論為切入點,探究“入學貴”的現象,分析并揭示其產生的原因,從而提出緩解這一現象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教育公平 “入學貴”現象 社會分層
中圖分類號:G526 文獻標識碼:A
教育公平是我們從古至今所追求的美好愿望。楊賢江在總結人類經歷的不同歷史階段時曾指出:原始社會的教育,其特色在于是“實用的、社會的,而且是教育與勞動一致。原始社會教育的特征,在于無產性,無尊重私產、擁護支配權的內容,教育與勞動不分,是每個人,無論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的。幼兒教育作為非義務教育,其商品化特征日益明顯,全國各地爆出幼兒教育“入學貴”的問題,反映出民眾對幼兒教育需求的增長。理想化的幼兒教育,需要滿足社會各個階層對幼兒教育的需求,形成一個覆蓋城鄉、多元化、立體化的幼兒教育體系對我幼兒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
1社會分層理論與教育關系研究
社會學家發現社會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類似于地層構造那樣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級層次,因而借用地質學上的概念來分析社會結構。在社會分層理論中,提出最基本理論的馬克斯·韋伯。韋伯所創立的“三位一體”社會分層模式是西方社會分層理論的開端。社會分層理論與教育的關系息息相關,個人教育選擇權利的實現,一定程度上受個人所屬階級對教育資源占有的影響,社會分層給不同的階級帶來了不同的影響,有的孩子甚至在未出世之前就已經打下了階級的烙印,這勢必會影響到入學機會的均等性。
2不同社會階層家庭基本情況分析
不同階層的社會成員占有的社會資源有很大的不同,處于社會階層中上等的幼兒家長,一般從事的職業為管理或專業技術類工作,這類人員的綜合素質較高,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初期就能夠接受質量較高的教育。處于社會底層的幼兒家長大多數是從事體力勞動或低級層次的技術工人,尤其是對社會優質資源占有量較少,這些因素導致了此階層父母在選擇幼兒教育機構上必然只能選擇軟硬件一般,學費便宜的機構,這在無形中導致了教育機會均等性問題的產生。
3幼教機構“入學貴”問題的原因解讀
“入學貴”現象是指將幼兒送入幼教機構就讀,所花費的幼教成本較高。同時,“貴”也分為“相對貴”和“絕對貴”兩種情況。
3.1“入學貴”首要原因:幼教資源奇缺
就我國目前的現狀而言,教育的重點仍然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因而教育投入也將側重在這些方面,這一戰略不僅符合現有國情,也是教育公平思想的體現。對于中上層階級家庭來說,優質幼兒教育資源在總量上的不足是導致“入園難”問題的最主要原因。“入園難”體現出優質的幼教機構價值的可貴性,“入學貴”則是這一價值的價格體現。
3.2“入學貴”的助推器:高額的“贊助費”
天價“贊助費”問題一直是困擾教育公平的重要原因之一。“贊助費”是政府部門明令禁止收取的,但事實上卻是屢禁不止。獲得稀缺優質的教育資源靠什么來評判,靠的是那些家長手中占有的資源數量,這時的評價標準就是經濟能力和人脈關系。
3.3“入學貴”問題的偏差:政策偏差
政府的政策具有導向作用和分配功能,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導向和基本保障,我們不能否定政府在對解決幼兒教育問題中所做的努力,但“入學貴”的問題并沒有從根源上得以解決。
4解決“入學貴”問題的政策建議
“入學貴”問題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出現,問題的出現必然伴隨這解決問題的方法。隨著社會制度的不斷健全,在幼兒教育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必然會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4.1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逐步解決“入學貴”的問題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普惠性意義,優質學前教育的發展將會對全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優質幼兒教育資源短缺是導致“入學貴”的首要原因,因此加大建設優質幼兒園是必要舉措,這是緩解中上階層“入園貴”的最直接方式。
4.2提高教師待遇
作為幼教機構質量軟實力的幼兒教師,其教學質量的高低,對于幼教機構來說極其重要。提高幼兒教師的待遇是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核心,從政府層面來說必須要大力投資力度,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保障幼兒教師的切實利益,并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
4.3學習國外的幼教經驗
美國政府于1964年提出了“向貧困宣戰”的貧困者救助戰略思想,“開端計劃”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的關注重點是為3-5歲貧困家庭幼兒的教育、醫療與身體健康發展方面提供救助,并致力于通過關注幼兒將受惠人群擴大到幼兒所在的家庭,力圖改變家庭的貧困的“代際循環現象”。在我國解決底層幼兒“入園貴”問題時,建立符合國民情況的、具有操作性的評估方式是必要而迫切的。通過改善底層家庭的收入狀況,提升家庭的經濟水平,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降低了幼兒入園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幼兒教育事業是一項國家戰略,關系到社會成員個體的成長與發展,也關系到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國民的整體素質。從社會分層的角度探究幼兒教育“入學貴”的問題,給我們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的維度,一個新的方向,幼兒教育機會均等性問題的解決,有助于社會緩解不同社會階層之間不和諧的局面,同時,教育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對于解決其他一些社會問題,也會起到緩解作用。
作者簡介:張亦馳(1989-),男,安徽定遠人,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5級研究生,專業方向中國教育史。
參考文獻
[1] 孫培青.中國教育史(第三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戴莉.美英“開端計劃”對我國貧困兒童學前教育的啟示[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9(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