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春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唯有不斷更新理念和尋求教學層面的創新才能緊隨時代潮流,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而創造性解讀教材、巧妙設計教學內容則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
【關鍵詞】主動參與;初中體育;教學內容
初中體育教學是終生體育的重要基礎,承擔著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重任,體育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以教師單方面輸出知識和技能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享有絕對的自主權,而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仿佛只是配合教師上課一般,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與新課改倡導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越來越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如何探尋新的教學道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值得每位教師在實踐中探索、思考。
一、教學內容為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是新形勢下初中體育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課堂不是教師的課堂,而是學生的課堂,只有學生感受到作為課堂主體的那一份歸屬感和責任感,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進每一項教學任務中,獲取知識技能,并習得終身有益的學習方式,在良好的師生互動中獲得全面發展。
然而主動參與學習的構建對于師生來講都并非易事,需要教師悉心引導,創造主動參與的條件。教學內容是教學的基礎,精彩的教學設計是活力課堂的前提,也是主動參與課堂首當其沖需要思考的問題?!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已經對于初中體育教學內容作出了明確規定,很多教師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教學效果卻適得其反,學生覺得課堂枯燥無味,教師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疲憊不堪。事實上,《標準》是以達成教學目標為主線進行教學安排的,是對教學的宏觀指導,卻并不是硬性規定,教師所要做的是在這個整體框架內進行創作性解讀,設計出讓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優化課堂結構,為主動學習鋪好基石。對教材規定的教學內容進行甄別和提煉后,仍然不能直接呈現給學生,教師要別出心裁地用一些適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的方法對課本內容進行教學化處理,使課堂安排更加科學、合理并充滿吸引力。那么如何才能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設計中需要運用哪些技巧才能讓內容活泛起來?教學內容需要哪些教學化處理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性?
二、多種手段并用,豐富內容引領體育課堂
1.教學內容情景化,生動活潑有趣味
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景化處理就是盡可能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利用輔助工具為教學內容構建一個真實可感的環境。在情景之下,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形象,且富有變化,單一、乏味的內容也變得有層次性,課堂學習充滿新鮮元素,學生自然會充滿興趣。在復雜的教學情景中,學生還能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并設身處地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學生的心理也會得到健康發展。
例如在進行前滾翻的教學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動作要領并且學會在練習中進行幫助和保護,前滾翻是一個比較枯燥的項目,如果純粹給學生講解知識要點,他們很難用心聽,于是筆者拿出了專為本節課準備的道具——大熊貓玩偶,設置情景。學生都知道大熊貓在網上有個昵稱,叫做“滾滾”,之所以獲得這個昵稱就是因為他們非常擅長翻滾,為了情景更加真實,筆者還拿出手機,播放不同熊貓翻滾的搞笑視頻,有的熊貓翻滾動作做得好,滾得遠,而有的熊貓卻不然,觀看視頻后請學生總結不同熊貓翻滾的差別。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一下子就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悅,在如此情景之下,他們踴躍發言,很快就對翻滾有了初步了解,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化和提煉,講解前滾翻的技術要點,便非常容易理解了。
2.教學內容生活化,盡顯體育本色
體育本就起源于生活,初中體育的很多教學內容都能夠輕松在生活中找到本源,這是教學的一大優勢,用好這個優勢就是要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找到生活的本源,將教學延伸到學生觸手可及的生活之中,幫助他們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理解教學內容,找到學習重點,同時也將習得的體育技能運用到生活之中,從單一的技巧訓練拓展到綜合應用,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之中要到屬于自己的體育天地。
例如,在進行投擲的練習時,筆者首先請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的投擲經歷,有的學生想到了自己向垃圾桶里丟東西,有的學生想到平時跟寵物狗一起玩球,有的學生則想到了跟父母在果園采摘從樹上丟桃子的經歷,經過討論,他們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是投擲的影子,自己幾乎每天都在運用著投擲技巧,只是并沒有掌握其中的精髓,而在講解和練習之后,筆者又請學生按照生活中的需要將投擲技能進行拓展,模擬向水塘里丟石子的生活場景,請學生將實心球投擲到草坪上去,嘗試不能角度投擲,看誰投得最遠。這樣的課堂學習充滿了生活氣息,讓學生感到分外親切,學習仿佛成了一次生活探索之旅,充滿生趣。
3.教學內容游戲畫,突出娛樂魅力
游戲恐怕是最受初中生喜愛的學習方式了,也是最能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活動,體育課如果少了游戲的點綴那該是多么無趣!對教學內容進行游戲化處理是凸顯體育教學魅力的關鍵。然而游戲卻又不等同于瘋玩,需要有要有目的、有內容,也要組織、有紀律。以主動學習為目的游戲化教學內容要兼顧教育性、娛樂性和群體性,游戲的設計要服務于課堂教學,并盡可能照顧到所有學生的需求,尋求最大限度的參與度,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游離在教學之外。
在足球學習之中,為了讓學生熟悉足球、誘發學習興趣,筆者特意在教學內容中加入了引導性的轉風車游戲。九個人一組游戲,每組八只足球,由兩個學生開始,同學甲左手叉腰,右手側平舉,同學乙右手叉腰,左手側平舉,兩位同學共同用手掌固定一只足球,要求學生手臂筆直,球不可落地,成功后增加一人,甲雙手側平舉,與乙和丙共同用手掌固定兩支足球,隨后是5個人合作,成功后擴展到7個人,直至最后9個人全部參與游戲。盡管這個游戲不需要任何足球技巧,但是對學生間的相互配合要求極高,九個人但凡有一個人出現差錯,風車都不可能圓滿。在這個游戲中,學生與足球親密接觸,與同伴共同努力,體驗到了足球帶來的樂趣和團隊合作帶來的重要性,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4.教學內容競賽化,激發學習動力
競技性本就是體育的本質屬性之一,只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重點都放在了技能的訓練之上,對于競技性的關注非常少,然而競技性卻又是激發學生個人潛能最好的方式。在內容的設計上,教師要適當對教材進行競賽化處理,有意識地強調學生之間的競爭關系,增加學習動力。但同時也要注意,過分強調競技性效果會適得其反,連續遭受挫敗后學生的積極性將會受到嚴重打擊,因而課堂競賽要適度,筆者建議采用小組趣味競賽的方式,組間競技、組內合作同時進行,讓學生在集體榮譽感的趨勢之下秀出最好的自己,有效提升訓練效果。
跑步恐怕是初中體育教學中最枯燥的部分了,如果課堂上只是安排學生進行一次次跑步練習,學生不僅在體力上感
(下轉第84頁)(上接第80頁)
到壓力,更會從心理上產生逆反和厭惡,趣味競賽卻能很好地解決這之間的矛盾,滿足練習需要。在短跑的訓練中,筆者特意增加了“趕豬”比賽,比賽在直線跑道上進行,起點和終點相距30米,每次五名學生一起比賽,用足球作為道具,學生用棍子將足球從起點趕到終點,并返回,交由第二名學生繼續,最先到完成的隊伍勝出。比賽要求學生不能用腳踢球,而且球不可以超過各自跑道。這個比賽圍繞著短跑這一核心,每一位學生都認真參與,訓練效果顯著提升。
教學內容的設計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進行創造性解讀,融入情景、生活、游戲和競賽因素,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上的活力四射,主動融入課堂,參與學習之中。讓體育課更加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劉鳳霞,李廣文.中學體育“主動學習”教學模式初探[J].體育教學,1999(6):6-7
[2]陸素根.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建議[J].運動,2014(17):116-117
[3]臧衛平.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分析[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4(8)
[4]鞏雪花.發揮學生主動性促進初中體育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1):103-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