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曹雅娟 馮景明 郝文幸 楊光
【摘 要】探索推進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提升養老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使他們順利適應養老市場的需求,成為養老行業真正需要的人才,有利于推進“雙證融合”和“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對完善養老教育體系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本課題以“青島現代學徒制班”為例,分析青島現代學徒制班在推行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及不足之處,著眼于當前養老人才培養的現狀,探索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工學結合課程體系。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校企協同;老年服務與管理
老年福祉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作為教育部批準的首批“全國養老行業養老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行業試點”、“試點專業”之一,老年與服務管理專業青島現代學徒制試點從2015年9月進行學徒制班級建設實施開始到2018年6月初結束,全程總共歷時三年,其中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中旬為項目正式實施階段,項目的順利實施得益于學院與青島長期照護協會平時的密切聯系與深入合作,學生和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以及青島長期照護協會會員企業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并且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對于該項目的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1、理念統一,做好頂層設計
理念是項目實施的靈魂,只有統一的理念才能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學院與青島長期照護協會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現代理論課與崗位技能實訓實作課教材、共同組織理論課與崗位技能課教學、共同制訂學生評價與考核標準、共同做好“雙師”(教師與技師)教學評價與管理、共同做好學生實訓與就業,以認真實現校企聯合培養目標,使校企共建現代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真正落到實處。并且與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應用推廣相結合,探索新的學時、學制與教學方式方法,實現教師與崗位、教師與技師、考試與考核、學歷與證書四個融合,提升學生上崗從業和崗位競爭能力。
2、搭建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
為了項目的實施專門成立以老年福祉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領導小組,老年福祉學院院長和山東頤合華齡養老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為校企雙方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并且成立老年專業校企共建現代學徒制工作領導小組。老年專業校企共建現代學徒制工作領導小組設在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研究部。試點企業建立由老年福祉學院、企業負責人、學校相關處室負責人、企業技師、學校專業課骨干教師等組成的專門工作機構。定期或不定期研究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形成協調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機制。在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兩個月的制定現代學徒制項目落地實施計劃階段,雙方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包括傳統的電話聯系渠道,也包括較為現代的微信群聯系渠道,制定了大方向每周兩次溝通,小問題隨時溝通的項目工作節奏,在溝通的中統一了上至領導下至項目聯系人之間的理念,基于理念的統一,制定好項目的頂層設計,包括項目實施的大方向、各個階段的時間確定和項目預算的分配等。
3、構建校企雙元育人機制
學院與企業簽署校企聯合培育協議,建立雙元育人的培養機制。校企共同承擔教育教學任務,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由學院教師完成教授并組織考核;學生的職業崗位實際操作知識和技能由企業技師“傳、幫、帶”。由合作企業與學校共同制訂考核標準,并由學院教師和企業技師共同完成對學生考核,從而實現學生與學徒、教育與培訓、考試與考核同步的“雙重培養”模式。
4、各層重視,確保項目進行
項目的實施得到了各層的重視,“各層”包括:雙方領導、各個公司的領導、各個公司的人事經理、各個公司的帶教師傅、協會的項目實施者、教學老師、輔導員、學生、學生家長等。最重要的是“學生”和“公司”是最為重要的,其他各層均是為這兩者服務的。在項目實施中,雙方通過電話溝通、見面會議等方式,對項目的學生層次方面,為學生進行了正式的講解共有5次,非正式講解進行的不計其數,教師利用課間休息時間進行答疑解答,輔導員通過電話和網絡渠道為學生和學生家長提供咨詢;公司方面,青島長期照護協會多次召集各個項目實施公司舉行會議,講解項目的實施原因,實時通報實際情況等;各個實施公司定期舉行會議,為下屬講解項目的實施具體步驟等情況。各層的努力,為項目的實施造就了成功的氛圍。
5、優化教學安排,保障學生完成學業
建立校企聯合招生招工制度,由學院與合作企業簽署校企合作協議,再由企業與學生簽署培養協議,形成學校、企業技師、在校學生三個主體共同參與現代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三方主體基于自愿和利益追求一致原則,使三方在合作過程中都有動力來履行各自在協議中確定的義務,從而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現代學徒制中的核心人物是學生,按照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學生要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才能順利的畢業。2015年級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在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有4門課程《社區居家養老》《養老機構管理》《老年產品應用》《老年資源開發》。學院派駐三名教師去往青島進行授課,與企業帶教師傅一同完成學生的課程任務。根據學生的工作時間,選定周四和周五為集中授課時間,其他時間通過教育部老年專業資源庫云課堂進行網絡授課答疑。考試時間與學院的正常教學考試周同步,避免出現考試時間不同步帶來的不良后果,主要形式是集中考試。
6、定期巡訪,督查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后,建立了定期巡訪的機制。青島長期照護協會方面建立三天一抽查,七天一巡查的機制;學院方面建立了,項目初期時候與協會督查時間一致,穩定之后派駐老師每月督查兩次,學院領導每兩月督查三次的督查機制。督查的主要內容是檢查學生的工作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出現哪些矛盾等問題;與企業帶教師傅進行座談了解學生情況等。
7、制定合理預算,保障項目基礎
能夠制定良好的預算,項目的實施就成功了一半。本項目的預算是由學院、協會及企業三方共同承擔。其中,學院承擔項目中學院工作人員因項目實施產生的費用、教師來往北京和青島的差旅費、教師課酬、企業帶教師傅課酬等;協會和企業承擔學生的往返車費、人身意外保險、見習期補助、跟崗期補助、頂崗期工資等費用。有的企業對帶教師傅也會補助進行額外的崗位津貼。
8、強化政策激勵,保障持續發展
校企聯合招生招工,使學生在校期間,具有企業準員工身份,建立了現代學徒制獎學金(創業)基金項目。聘請行業專家,成立試點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對試點工作提供咨詢評估。協調企業負擔學生師徒結對教育培訓成本,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常態化。制定試點工作實用績效考核辦法及激勵機制,建立實用績效考核時要區別與一般績效考核的形式,評選并獎勵先進試點班、優秀實習指導教師、技師和優秀學徒,提高教師與學生的專業技能、責任感和社會服務意識。
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青島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成功實踐無疑為后面幾屆的學徒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借鑒,對校企雙主體培養既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基礎又具備實踐操作能力的養老人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