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革
摘 要:文章探析了微課與語文課堂相互結合的重要價值,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實現翻轉課堂及優化分配資源。把微課融入新時期的語文課堂,通過關注前期的預習、預設生動情境、積極進行課堂中“點”的教學、拓寬學科視野等多種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實現中職語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微課;中職語文;具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9-08
進入新時期后,新課改正在迅速推進。面對新的形勢,微課模式也逐漸受到了更多中職師生的認同。同時,微課也為中職師生提供了密切溝通所需的平臺,增進了情感且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因此值得在中職語文中推廣運用。
一、中職語文運用微課的重要價值
(1)微課有助于激發興趣。面對數字化與信息化的新形勢,中職課堂也更多運用了全新的微課模式。相比于傳統課堂模式,建立于信息化前提下的微課教學體現了更顯著的實效性,因此有助于擺脫乏味與枯燥的語文課氛圍[1]。
(2)微課有助于實現翻轉課堂。在制作微課時,通常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手段與措施。針對特定的課堂內容而言,教師先要梳理和歸納其中涉及的各項要點,在反復調研的前提下就能完成微課的全面制作。
(3)微課有助于優化分配資源。翻轉課堂有助于優化配置語文學科的各項關鍵性資源,因地制宜地優化翻轉課堂的整體氛圍。中職語文如果選擇了微課模式,那么通常都會涉及課堂測試、課后練習、制作課件與視頻、優化課堂設計等關鍵性的流程[2]。在微課模式的輔助下,師生就能擺脫相對較窄的時空局限,進而構建綜合性的微課學習體系,有序整合語文學科的關鍵資源。
二、具體的課堂運用
(1)關注前期的預習。如果要引入全新的微課模式,那么有必要把關注點轉向課前階段的預習。通過運用課前預習的方式,就能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關鍵所在,提前接受課文的基本內容,以便于提升語文課堂的整體效率。例如,在預習《勸學》這篇課文時,對于其中涉及的翻譯難點以及體現作者觀點的一些語句,像“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青出于藍”“冰寒于水”,師生可以在微信群或者QQ群中共同探討,運用信息化手段來落實課前預習,掃除文字障礙,嘗試了解文章主旨。現代化的手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有效性,對優化課堂流程具有明顯的效果。
(2)預設生動、趣味的情境。相比于枯燥的課文講解,微課教學體現為更濃厚的趣味性。這是由于微課模式本身具有更強的互動性。在語文微課的實踐中,教師可以選擇與課文密切相關的短片或者視頻,將其帶到課堂上與學生們進行分享。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們就能進入趣味性的課堂情境中,確保與作者實現深層次的共鳴。《動物身上會進化出輪子來嗎》是一篇事理說明文,筆者在授課導入過程中把預設的短片《長出輪子的動物》播放給大家,南極的企鵝、非洲的雄獅、澳洲的袋鼠、中國的熊貓以及中生代的恐龍紛紛著裝閃亮登場、腳踩風火輪的場景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研究的積極性。“輪子效率高,為什么它們沒有進化出來呢?”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了,學習目標也自然水到渠成。
(3)積極開展課堂中“點”的教學。微課教學一個典型的優勢就是具備實時記錄功能,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可能在某一個知識點反復犯錯,教師需要反復糾正和強調。通過微課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改正易錯點,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提供更加及時準確的指導,盡可能避免學生犯錯。例如,在學習《六國論》時,通過制作專門的微課程,六國破滅,哪些諸侯國賄賂秦國、哪些沒有賄賂,一個簡短的動感的地圖視頻展示,很形象地出現在學生面前。對于那段戰亂紛爭的歷史,他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段微課的使用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提升學習成效也是顯而易見的。
(4)拓寬語文學科的視野。微課為學生呈現了更多的語文學科內容與課文背景,因此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在現階段的語文課堂中引進微課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學生的潛能。語文學科與中職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而微課模式更加貼近平日的真實生活,因此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科視野。
《拿來主義》這篇課文對中職生而言學習難度挺大,要真正理解作者表達的意圖,需了解一定的背景資料。筆者在指導學生搜集與魯迅有關的生平、背景等前提下,讓他們一起參與微課的制作,在參與的過程中積累了資料,拓寬了視野,深化了對本篇課文的理解。在課余的時間段,微課模式實現了課堂延伸,讓中職生都能體會到語文學科的樂趣,從而發自內心地喜愛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呂長慧.淺談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6):157.
[2]李 維.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分析[J].科技資訊,2015(34):206-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