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藝源
摘 要:“風景園林設計基礎”是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重要課程。風景園林設計類課程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是為了促使學生能成為專業的園林設計師。再加上課程改革教學活動的不斷推進以及“風景園林設計基礎”課程在風景園林專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對該課程做出了相應的改革與創新,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更加了解風景園林設計這個專業。因此文章主要敘述了關于“風景園林設計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讓學生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和利用生活中的不同事物進行設計。
關鍵詞:“風景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9-04
一、“風景園林設計基礎”在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1.“重推理,輕想象”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思維難以轉換
毫不夸張地說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只適合參加各式各樣的考試,而不適合培養科技型和藝術性人才,現在絕大部分中小學的教育模式都“重推理,輕想象”,這樣的教育模式只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而不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尤其是在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學習中,抽象思維非常重要,因此,必須對該教育模式做出相應的改革。
2.“重制圖,輕創造”的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降低
“風景園林設計基礎”這門課程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一種比照式的邏輯思維和線性思維,并且課程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進行專業制圖和設計,同時還需要不斷模仿范圖進行訓練。這樣學生各項思考能力會受到制約,學生的個人想法也不會得到很好的表達。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學習中失去信心,缺少成就感。
3.“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導致學生只重視圖面表現
目前,大部分學校對園林設計專業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讓學生設計一幅作品,由教師進行評定,這樣的考試方式就導致學生在設計的時候只會在意最終的成果,而對于這幅圖的設計過程以及設計內涵完全不會在乎,最終導致學生的設計能力停滯不前,學生不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很好的反思。
4.封閉式的學習制約學生的創新思維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的學生都喜歡進行獨立的思考,始終讓自己的學習環境處于一個封閉的狀態,且都不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創作過程。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學習環境,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都是十分自信的,不會輕易聽取他人的意見進行改正,出現問題時也不會向其他人或教師請教,這就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不到提升,同時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學生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的養成。
二、“風景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措施
就上述提到的在“風景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所出現的普遍性問題,我們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分別是設計思維、表達形式、課堂組織和課堂考核,下文就是一些具體的改革創新措施。
1.強化設計思維的訓練
(1)從體驗到設計。可以說,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的不是場所和空間,更不是設施,而是一種由心而生的體驗。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教學的本質就是給學生提供舒適和愉悅的體驗環境,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體驗感,從而讓學生設計出更好的作品。而且“風景園林設計基礎”這門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學生如果在學習的初期就養成了機械式模仿習慣以及復制式的定向設計思維,那么在以后的設計過程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且非常不容易改正。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風景園林專業也是一樣,只不過這里的“臺下十年功”指的是不斷地進行各式各樣的體驗,當然這肯定離不開教師的耐心指導,指導學生做到用眼觀察、用心體驗和用腦思考,不斷鼓勵學生跟隨自己的體驗和意愿,以直覺的方式看待生活,同時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不帶任何預先的設定和偏見。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從對生活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對設計作品的理性表達,杜絕抄襲、模仿的錯誤思路,擺脫憑空想象的不知所措。
(2)從解構到重構。所謂解構就是結構分解,是哲學思想中的批判方法。如給學生一幅設計好的圖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找到這幅圖隱藏的特點和細節,同時還要讀出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將觀察到的結構實際應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這就是從解構到重構的過程,其目的也就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例如,學生可以選擇彼得 · 沃克、瑪莎 · 施瓦茨等大師的風景園林設計平面圖,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理解他們設計的背景、主題、特色和設計手法,詳細分析平面圖中風景園林要素與點、線、面的關系,確定平面分割方式,并對其進行結構分解,提取主要平面構圖元素,并以提取的元素為基礎進行重構訓練。
2.設計主題表現形式和設計形式的創新
(1)設計主題的表現方式。在進行設計時,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確定好設計的主題,在之后的整個設計中,設計內容都要圍繞著這個主題來進行。當然,主題選擇范圍覆蓋很廣,包括人文歷史、地理環境、人物故事以及個人的成長經歷等,主題的確定對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新思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同時構成元素的組成、形式要素的選擇和圖紙的表達形式都是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驟,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設計。
(2)設計形式的創新。在設計形式的選擇中,學生應該不斷開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對設計圖紙的表現形式進行大膽的創新,這樣才有利于培養自我探索、自主選擇和自由創作的意識。而且在實踐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設計進行大方向的把握,對圖幅的大小、表達形式、材質的運用、設計內容等應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逐步學會體驗、選擇、推敲、創造和表達,學會用心感受設計的快樂與學習的樂趣。
3.課堂組織教學應靈活多樣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一味地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而應讓課堂充滿趣味,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4.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
就以前的考核方式來看,教師只注重學生最后呈上來的設計總圖,學生也只看重最后老師給定的分數,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下降,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師可以抽出幾節課的時間當面批改作業,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設計意圖和確定的設計主題,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作出評定,當面指出不合適的地方,這樣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改正。
三、結束語
“風景園林設計基礎”是風景園林專業十分重要的入門課程,對這門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完成設計,同時還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因此,對于這門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林廣思,袁靜雅.賓夕法尼亞大學第一門風景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介紹與評析[J].中國園林,2015 (5):17-22.
[2]何賢芬,陳青揚,吳李艷.應用型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 (8):57-58.
[3]顧 韓,華 穎,鄭志穎,等.風景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思考[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68-69.
[4]劉 暉,李莉華,董蘆笛,等.生境花園:風景園林設計基礎中的實踐教學[J].中國園林,2015,31(5):12-16.
[5]楊藝紅,趙 巖.基于空間思維拓展的風景園林專業設計基礎教學創新——以模型媒介為視角[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4):13-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