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建
【摘要】閱讀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能給學生以后對“讀書”的學習和理解帶來良好影響。文章基于此,首先就從兩個角度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又從“減少題海戰術,創新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方法”這兩個層面闡述了基于有效教學下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對大家有所助益。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教學 ?教學質量 ?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89-02
閱讀作為學生汲取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徑,其逐漸成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中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閱讀興趣低,閱讀能力差等問題,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普遍不高。對此,教師應當在語文教學中重視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接下來,本文則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并結合筆者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與看法。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閱讀過于注重題海戰術
學校老師在中國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在教初中生如何加強記憶的過程中,并不重視記憶的方法和技巧,而是通過布置大量的試題和練習冊來提升學生的做題能力和應試能力,從而有效應付考試,拿得高分。看似可行的方法,并沒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相反,提高的是學生的仿照能力。這樣的做題戰術,不僅浪費了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還束縛了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散發。
1.2 教師講解過程過于機械化
眾所周知,閱讀是詞、句子以及段落共同構成的。所以,教師在講解一篇完整的文章時,應該通過層層遞進的分析方法進行教學,并根據課文的難易程度設置相關的問題情景。然而,很多語文教師卻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顧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課文的難易程度,直接給學生提出一些生硬、晦澀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事實證明,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是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的。因此需要教師采取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
2.基于有效教學下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方法和策略
2.1 減少題海戰術,創新教學活動
題海戰術是一種相當耗費時間的教學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我認為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學生熟悉的教學活動如:詩歌朗誦《濟南的冬天》、名著閱讀、情景短劇《在山的那邊》等。中學生對于比較熟悉的課文和活動往往會有很高參與度和積極性,這樣既在活動中融入了課文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還愉悅了身心,掌握了文本。
眾所周知,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止是課本和老師。學生從課本和老師那里學得的知識都是間接知識,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取直接知識,這樣的知識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益處。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并聽一聽大自然有哪些“語言”,并把自己聽到的寫成日記或者隨筆。同時,鼓勵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大自然的語言及其特點。再通過提問學生“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語言?文中作者介紹了哪些物候現象?這些物候現象又說明了什么?”等問題,來引起學生深入探究自然、探究課文的興趣。如此親近大自然的實踐創新活動,不僅能加強學生情感體驗,還能不斷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也大有裨益。
2.2 充分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方法
讀書從來都不只是單一的“動嘴”行為,而是口、眼、耳、腦多種感官共同作用的活動。而調動中學生的這些感官,則需要借助兼具聲色效果的多媒體設備。例如:在學習《天凈沙 秋思》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讓學生跟讀;再通過課件展示出秋天景物的各種姿態,利用多角度的圖片展示,讓學生全面的談一談對秋天有什么認識;然后再讓大家根據平時的觀察或者散發想象力,說說大家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繼而給學生展示詞中所出現的“枯藤、老樹、烏鴉”,并讓學生思考詩人為什么會寫這些事物?最后給大家播放秋天萬事萬物變化的視頻,通過直觀的畫面讓同學們思考秋天的特征,同時解答同學們的相關疑問。多媒體所展示的生動畫面以及這樣層層深入的教學步驟,會讓學生對秋天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對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更有體會與感悟。
3.總結
通過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基于有效教學下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方法和策略的具體闡述。筆者認為,如果中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能夠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有意識地結合文中的兩種策略進行閱讀教學,且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定能得以培養,中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也定能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趙秋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19):258.
[2]曹學莉.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4(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