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榮
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致力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有效教學。首先,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進行預習;其次,教師要在課堂上與學生展開合理的調理;最后,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引起高度重視,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嘗試中學會探索,從探索中學會發現,從參與中得到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教學;預習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0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47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們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觀念,將數學教學活動轉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合作、師生平等、共同發展的求知過程。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自身應該有明確的定位,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不斷增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只有這樣,我們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才能取得顯著成效,才能談得上有效教學。
一、積極引導課前預習
教學經驗豐富的初中數學教師都知道課前預習的重要性,課前預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那么,對于學生的課前預習,教師該做些什么呢?起初,教師可以先預留一些習題,使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把手可抓,堅持從幫扶到放任的原則,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提升學生參與預習的積極性和預習能力。
在教學中,我高度重視課前預習,一再要求學生預習態度要端正,絕對不能走馬觀花似的一晃而過。在指導預習方法時,我先讓學生把本章或本節的內容進行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仔細閱讀教材內容,邏輯性強是數學學科的顯著特征,這樣做便于學生對本章節知識之間的聯系有清晰的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教材中例題的分析,因為例題是一個章節中所學知識點的典型應用,或是對定理的論證,只有學生充分理解例題的題意,并做到舉一反三,才能順利通過本章節重難點知識的學習,并達到甚至超過預期的教學效果。對于剛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預習習慣尚未養成,因此,在這個環節,教師應將預習目標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就會更有目的性,他們預習的效果也會更好。
在為學生設置預習問題時,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預習具備充足的可操作性,以確保預習目標的實現。例如進行軸對稱圖形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在預習完成后通過自己的語言來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進行一番描述,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軸對稱圖形,試著將這些物品以及圖形畫下來。經過預習,學生解決了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數學課堂也進行的非常順利。教師不需要在課堂上做太多,只要在關鍵位置稍加點撥,就會使學生的心中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
二、合理開展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引起學生思維碰撞或師生思維碰撞的重要手段。在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生涯中,課堂討論為我的數學課堂活躍了課堂氛圍,提升了教學效果。尤其是一題多解的題目,在激烈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斷迸發出火花,知識也在不斷進行補充,學習方法也在不斷優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為了引起學生的爭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的設計問題情境,為學生搭建爭論的平臺。
例如,學完直角三角形以后,在解決有關直角三角形的實際問題時,我采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開展活動,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一說分組活動,學生的參與激情油然而生。首先,學生綜合分析了本次的學習任務,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每個小組都確定了自己的測量方法,有一個小組還得出了三種方法。然后,我組織學生對本組的測量方法進行討論,并最終向全班學生展示本組的成果。由這個教學實例,我們發現: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狀態決定了學習效果,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
三、高度重視拓展延伸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學生在課上學習數學教材的最終目的,是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當中去,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使得現在的學生不得不以教材知識為中心,對于知識的學習也成為只學理論知識而忽略知識應用的過程,這就使得學生的應用創造力極為低下。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在課后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與延伸,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活學活用教材的能力。當學生學會了利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教師就要引導他們去引用知識,盡量去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們的初中數學教材中,也編排了一部分開放題型。在進行開放題型的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觀點思考問題,使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應該結合教材內容去采集數學實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著眼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親身實踐。學生的學習也必須打破以前的思維模式,開動腦筋展開聯想,從多角度去思考數學問題。在教師的積極鼓勵下,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得到了增強,同時學生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興趣也會更加濃厚。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只有善于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生的分析探索意識才能得到啟發,所學數學知識才能進一步深化,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才能得到培養。
總之,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好奇心是提升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而好奇心需要開放的數學課堂去激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展示自我,學生的數學思維一定能夠不斷迸發出閃亮的火花。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無論學困生還是優等生,都有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都能學有所獲。這樣,整個班級學生的數學素養將會整體提高,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也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小紅.“教之有法,方才有效”——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研究[J].教育(文摘版).
[2] 雷麗青.變式教學——實施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佳徑[J].數學教學通訊,2010(21).
[3] 王文莉.做教學有心人,優化數學教學——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深思[J].數學教學通訊,2013(22).
[4] 莫永生.新課改視域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J].讀寫算(教師版),2016(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