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海霞
摘要:初中化學學科不同于一般的學科內容,它是人類對大自然以及社會中某種現象的一種本質性的解釋。它的形成不僅僅需要推理,更多的是觀察。觀察是人們有效探索、認識事物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手段,是人們順利掌握知識、完成某種活動的基本能力。初中化學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范疇,其理論、概念的形成都是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得出的。可以說,觀察是初中化學學習的基本技能。同時,觀察也是其他綜合技能和素養形成的基礎因素。
關鍵詞:初中化學;觀察能力;培養;課堂教學
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應改變傳統化學的“題海戰術”、“填鴨式”等教學模式,而應加強對學生素質教育的滲透,盡可能的運用學科特點強化學生技能訓練和素養提升,以期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一、開展生活化的化學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生活是一切的源泉。”初中化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性。透過生活可以發現很多化學的本質內容,同樣,化學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實驗、理論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化學是在初中三年級學生才開始接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想要在化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即是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養成。化學本身屬于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其獲取資源的主要途徑也是觀察,鑒于生活與化學之間的關聯性,筆者在教學中結合學科內容開展生活化的化學教學,借以來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養成一定的觀察習慣。
如:生活中涉及到的水、溶液、空氣等等,都包羅著化學內容,還有植物的生長、物質間的反應等等都可以作為化學原材料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總結現象。如:在學習“水及其軟化的方法”教學內容時,筆者以生活中“熱水瓶膽內清洗”為實驗案例:首先,讓學生自主去實踐這個實驗,并在實踐過程中進行分析:加入醋酸時候,水瓶膽內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在清洗過程中,觀察水垢的情況,并將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分析、總結醋酸、堿的物理性質以及他們的反應等等。生活中還有不少化學資源,諸如:鐵生銹、夏季食物和蔬菜容易發霉;蔬菜添加化學劑能夠延長保質期等等。主要在于學生對生活缺乏觀察,筆者在教學中以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清楚地認知到生活中不乏化學內容,缺少的是自我的觀察,進而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為觀察能力的形成奠定有效基礎。
二、通過開放的實驗教學,強化學生對觀察的實踐
初中化學涉及最多的是實驗,其實驗教學的目標之一在于引導學生對化學反應進行觀察、探索、驗證等等,讓學生通過實驗能夠增強自身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等等。化學實驗的出現是將化學概念、原理、本質以具體化的形式展示出來。新課改一直提倡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作用的凸顯,觀察作為實驗的關鍵環節和學生學習化學的基本技能,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啟發和培養。鑒于實驗的實踐性以及學生觀察能力的需求性,筆者改變傳統的教師做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的方式,而是采取開放性的實驗教學,即:不局限于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就實驗進行動手實踐,讓學生在真實的實驗中感悟、體驗、實踐觀察、探究、驗證等等,強化敘述自我技能、思維、素養等多方面內容的提升。同時,透過自我的實踐實驗真正的了解和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進而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觀察能力的鍛煉。
如:在學習“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相關實驗時,筆者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實驗并觀察,即:首先,學生在試管中加入相應的過氧化氫溶液,將有火星的木條伸入其中進行觀察;之后再將其換成二氧化錳,同樣的做法進行觀察木條的變化;其次,學生為了更好地了解實驗的本質,反復進行實驗,并將其進行混合實驗,即:將氯酸鉀裝入試管之后,再加入二氧化錳,觀察木條的情況等;其次,引導學生對實驗后二氧化錳物質進行觀察。最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會發現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諸如:二氧化錳經過實驗其質量沒有發生變化。學生通過自己實踐,深入掌握相關概念和化學現象的同時,鍛煉了自我的觀察能力。
在這個基礎之上,筆者還有意識地就實驗進行拓寬和延伸,即:鼓勵學生脫離教材,就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化學實驗,并進行觀察。倡導學生獨立的操作實驗、邊實踐邊觀察,鞏固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拓寬學生本身觀察學習化學的范疇。
三、以微觀物質的角度深化化學教學,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化學作為自然基礎性學科范疇,其涉及的更多的是對原子、分子等內容的研究。主要是以微觀的角度來引導學生認知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等等。化學學科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首次接觸,其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化學的學習掌握一定的化學本質內容,能夠透過微觀的角度去觀察、探究事物,并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等等。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其包含著諸多的微觀粒子,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主要途徑。鑒于此,筆者在化學教學中基于學科微觀物質的特點和角度來開展教學,促使學生通過對微觀粒子的多樣性和多變性來進行細致觀察,進而解決大自然的現象和千變萬化等等。
如:筆者在教學中運用化學史、化學模型、化學動畫等引導學生由思維到微觀抽象的轉化。以原子的結構教學內容為例,筆者首先讓學生探究原子概念得出的前因后果,即:道爾頓的故事;其次,運用模型和動畫來演示原子結構;再次,拓寬范疇,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微觀粒子思維之后,拓寬內容,融合阿爾法粒子散射實驗;讓學生觀察變化;最后得出結論:電子云模型。這樣,從微觀的角度來讓學生對化學學科有個深入的認知和了解,明確化學的本質,從而懂得以微觀的角度來對事物進行觀察,有助于深化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化學學習過程中的基礎性技能。良好的觀察能力更是學生其他技能形成的關鍵因素,即:觀察能力能夠開闊學生的想象思維范疇,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運用等等。化學學科本身實驗較多,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是必然性的。因此,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應運用學科的特點,不斷創新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借以來確保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充分凸顯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