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益+李利軍+韋蘭用
【摘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關鍵在于提高應用型大學“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文章從校企合作模式的角度出發,結合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開展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實際,闡述了校企合作中應用型大學“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校企合作;“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廣西獨立學院轉型發展的設計、研究和實踐”(編號:2015JGZ179);2015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轉型發展時期獨立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5JGZ180)階段成果。
2014年2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會議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這意味著我國的高等教育布局及理念正在轉型。
百年大計,樹人為本。樹人的根本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師。應用型大學能否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關鍵在于“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沒有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就不可能培養出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當前我國“雙師型”教師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社會需求[1],因此應用型大學“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迫在眉睫。
一、“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199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中對“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有所提及:“要采取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見習和鍛煉等措施,使文化課教師了解專業知識,使專業課教師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要注意從企事業單位引進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或聘請他們做兼職教師。要重視教學骨干、專業帶頭人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進一步完善“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注意吸收企業優秀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到職業學校任教,加快建設兼有教師資格和其他專業技術職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目前,國內對于“雙師型”教師的界定沒有嚴格的標準和定義,學者將“雙師型”教師的理解概括為三種:一是“雙證書論”,認為具有工程師、工藝師等技術職務的人員,取得教師資格并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即為“雙師型”教師;二是“雙能力論”,認為既要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師,就可看作“雙師型”教師;三是“雙融合論”,即既強調教師持有“雙證”,又強調教師“雙能力”。筆者認為“雙師型”教師不僅要具備一般意義上所說的教師素質結構,如認知結構、專業知識、教育能力等,還要具備以下基本能力:一是嫻熟的專業技能;二是豐富的實踐技能;三是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是應用型大學“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最佳平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推進政府統籌、校企合作、集團化辦學為重點,探索部門、行業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2]。
校企合作是指學校主動與企業接軌,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環境和資源,采用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的方式,培養社會所需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模式,也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辦學運行機制。
學校通過與企業的合作,首先可以讓教師通過掛職頂崗、合作研發等形式深入到企業一線,系統學習業務技術,強化實踐技能,提高教學水平;其次可以打通引進企業技術人才的渠道,從企業引進一批高級技術人才充實師資隊伍,實現智力柔性流動;再次可以從企業聘請“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綜上所述,“請進來,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應用型大學培養一支師德優良、結構優化、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最佳平臺。
三、校企合作中應用型大學“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
近年來,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借此合作的契機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重點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更新人才培養體系,增強“雙師型”教師意識
傳統本科人才的培養體系一般都按學科范疇設計,注重“厚基礎、寬口徑”,往往偏重于基礎知識教學和深奧理論的講授,忽視應用能力的培養,對實踐教學體系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統的構建,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傳統本科人才的培養體系,學院大膽改革,實施三大轉變: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以學歷為中心向學歷和能力并重轉變,以理論為中心向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轉變,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雙師型”教師意識。
(二)成立校企合作專門機構,建立健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組織運行機制及規章制度
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需要良好的組織運行機制和制度環境,通過組織運行機構和制度形式,將企業和學校納入利益共同體中。學院一方面建立院系兩級校企合作理事會,將學院和相關企業人員納入理事會成員;另一方面整合校內職能,成立科研與校企合作部,安排專職人員和固定場所。校企合作理事會主要負責院系重大發展的問題提供咨詢、建議和指導,加強院系與行業、企業的聯系,促進產學研緊密合作,實質性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增強辦學活力,加強理事會成員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等;科研與校企合作部主要負責研究學院校企合作方面的重大問題,推動校企合作體系建設,起草學院校企合作規劃,制定校企合作制度,并組織和推動實施等。
校企合作理事會和學院均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為“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制度保障。院系兩級校企合作理事會建立章程,定期召開會議,將“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協調、監督、管理等制度化。學院首先制定了《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認定條件、認定流程、激勵措施等,“雙師型”教師將在職稱評定、繼續教育、評先評優、骨干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得到學院優先支持;制定了《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教師參加社會實踐鍛煉暫行規定》,明確了教師社會實踐鍛煉的目標任務和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到專業對口的校企合作企業,深入一線,采取技術(設計)工作實習、合作研發、調查研究等多種形式,積極參與企業技術改造或革新工作,所有的教師每五年必須完成一次不少于三個月的、與本專業相關的現場實踐鍛煉,社會實踐鍛煉要求必須以脫產形式進行,嚴格考核,確保教師社會實踐鍛煉的效果。endprint
(三)強化“校中廠,廠中校”建設,搭建“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平臺
學院與廣西華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市海格電氣有限公司、廣西萊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在校內共建實習基地、研發中心等;與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冶金建設公司、北京互聯立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一百余家企業在校外建立實習基地,強化了“校中廠,廠中校”的建設,有助于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優勢互補,相互學習,相互提高,不僅可以提高來自企業專兼職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也可以提高應用型大學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為企業專兼職教師和應用型大學教師的“雙師型”轉化提供平臺。
(四)引進企業高技術人才,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目前,應用型大學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普遍欠缺。學院針對不足,積極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將選聘教師資格條件由“重學歷輕實踐”向“學歷及實踐經歷并重”轉變,以校企合作為平臺,采取專職與兼職、長期與短期相結合的聘用辦法選聘企業中既有專業理論水平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術人員、能工巧匠、管理人員到學院擔任專兼職教師。
(五)教師掛職頂崗實踐鍛煉,創新“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模式
學院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每年選派15-25名教師到企業一線掛職頂崗實踐鍛煉,時間是3-6個月,采取技術(設計)工作實習、合作研發、調查研究等多種形式。通過掛職頂崗實踐鍛煉讓教師深入企業、行業一線,真切感受到實踐與理論教學的差距,及時了解企業的發展動態,了解生產、管理一線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或革新等活動,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通過以上措施,教師反響良好,受益匪淺,普遍認為接觸企業生產一線、企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的機會多了,提高了實踐水平和應用能力,全面提升了學院“雙師型”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結束語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也是應用型大學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應用型大學應切實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充分依托校企合作這一平臺,建章立制,尋求多元化的途徑和方法,建設一支師德優良、結構優化、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師娜.德國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探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3):113-114.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