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和深入,各年級各階段的科目教育都發生變化。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很多科目被重視起來。因為小學生年齡小,興趣廣泛并且容易被培養,所以在小學階段開設了許多課程,為了培養小學生的全面能力。據調查,在小學生興趣課堂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音樂課、美術課等。但是如今的音樂課堂似乎無法跟上新課標的改革步伐,變得呆板僵硬。那么音樂教師應該如何改革才能夠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呢?
關鍵詞:新課標;音樂教學;活力
音樂具有一種奇妙的美,能夠陶冶情操的同時凝聚靈感、激發想象力。它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認知的能力,能夠挖掘小學生潛在的藝術細胞,提高小學生的藝術素養。所以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據調查了解,音樂課堂是學生最喜愛的課堂之一,任課教師也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師之一。但是,今年來音樂課堂的課堂教學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音樂教學僵硬死板,學生開始抵觸音樂課程。本文將結合實際探求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并且找到恰當的教學對策,讓音樂課堂活起來。
一、 音樂課堂存在問題
(一) 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受其他傳統科目的教學方式影響,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
不會讓學生做活動進行游戲學習,只是單純地對一首曲子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自己練習,教師在帶領學生一起唱,這樣一節課就下課了。這樣的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和實踐性,沒有讓每一個學生融入到教學課堂上,就導致了音樂課堂氣氛呆板沉悶,學生也喪失掉了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 教師不重視音樂教學
現在大部分的音樂教師,混淆了音樂教學的目標,忽略了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挖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教師錯把上完一節課、學完這本書當做教學目標,這就導致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會花費更多的心思和想法去進行教學,也就導致了音樂課堂死氣沉沉。教師在忽略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忽略了自身本身的職責。不會去積極創新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也不會去學習和借鑒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反而只是以糊弄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造成了音樂課堂缺乏生機,教師也無法更好地進行音樂教學。
(三) 教學過程忽略學生情感
學生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對象,也是培養目標。但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地主體地位,把自己放在了正中央。這樣就導致了教師對學生產生了一些情緒的忽略,從而導致了學生對音樂教師的抵觸,進而抵觸音樂教學。有些學生有積極的表現欲望和想法,但是由于教師過分的無視,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信心。還有些學生有些音樂能力,也希望能夠培養自己的音樂能力。但是由于教師的忽視而錯失了成長的機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學生的內心情感,也導致學生對音樂教師不信任,從而更加不喜歡音樂課堂。沒有學生的支持,音樂課堂也就無法生動起來。
二、 如何讓音樂課堂活起來
(一) 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摒棄傳統教學中呆板單一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采用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拉近,通過合作教學完成音樂學習。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利用音樂、視頻等方式為學生補充音樂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中豐富自己的頭腦。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實踐作用,通過進行各種音樂實踐,才能夠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音樂技能。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各種節奏通過鼓掌、拍手等方式進行把控,這樣學生們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音樂教學的課堂上不再是僵硬的課堂,反而會充滿活力。
(二) 明確教學目標,不斷探索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記不能像上文論述那樣混淆教學的目的,音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
養學生的音樂技能,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教師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到目的上來,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進行教學。這樣只會造成教師過度追求教學任務忽略教學質量。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總結經驗和學習他人,教師可以經常去進行課程聽講。通過觀察其他教師的教學課堂從而總結經驗,學習方法,以豐富自己的教學課堂。教師還要不斷發展自己,對知識的學習是無窮的,音樂的世界也是廣闊的。所以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豐富自身的音樂素養,以求在自己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同學的發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創造一個被學生認可,充滿活力的教學課堂。
(三) 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和情感
教學課堂上,學生永遠是主體,教師要注意自身起主導作用,不能夠霸占學生的主體地
位。教師進行教學要把學生抬到課堂的正中央,對學生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教師還要注意學生的個人情感,因為學生的情感能夠左右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注意滿足學生的情感。比如說教師要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和場所,不要磨滅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教師充滿尊重,對課程充滿興趣。
參考文獻:
[1] 李霞.幼兒音樂游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2] 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01).
[3] 鄧雙林.對音樂本質的認識[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4).
作者簡介:
葉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奎屯市第八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