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趙逸杰??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教育的落實,現代青少年具備關注自我發展、自我選擇意識強、重視個人發展等特點,因此上海青少年實踐站的提出旨在提升高中生綜合素質,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本文對上海青少年實踐站當前合作模式下的重要意義、研究現狀及工作啟示進行了高度闡述,簡要剖析了該工作在高校之間開展和實施中的現狀以及出現的問題,并對上海青少年實踐站的模式提出創新理念。
關鍵詞:上海市青少年實踐工作站;研究狀況;實踐意義;校企合作
一、 引言
根據《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滬教委基﹝2015﹞30號),結合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實際情況,自2016年起,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在全市范圍內聯合組織開展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項目。本實踐項目依托上海各所知名大學教學與科研資源,通過學生自主動手實驗、調研,教師講授等多種形式共同激發學生對于科學創新技巧的興趣,促進現代青少年對個人發展擁有更多的想法,為有志于投身科技創新的高中生提供了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充足的師資力量等條件。
二、 高校合作模式下上海青少年實踐站的重要意義
(一) 響應黨的號召、滿足現代青少年發展需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教育的落實,現代青少年具備關注自我發展、自我選擇意識強、重視個人發展、求同存異、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與對世界的認識度深而廣等特點。而以往的高中生社會實踐形式過于單調、乏味,主要以社區服務、養老院敬老進行開展,無法滿足現代青少年發展的需求,使高中生無法提升綜合素質,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
青少年實踐站的推出,既是對教育部改革的積極回應,也是貫徹團中央建設服務型團組織和回應了李克強總理提出的“辦好公平優質教育”的有力舉措。通過“青少年實踐站”,不僅可以進一步爭取黨政支持,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務,挖掘、整合、配置團組織的教育資源,更可以發揮共青團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樞紐作用,大力推進創新,引導更多的社會組織、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服務,在社會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科技創新儲備力量
當代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也擁有實現這個偉大使命的歷史機遇。李克強說,創新是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實際上是創新的競爭。要堅持創新引領,著力培養創新精神,培育創新型人才。高等教育要著力圍繞服務國家創新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更多創新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意識,開展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教學,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打牢知識根基,拓寬學術視野,推動科技創新。注重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踐行知行合一,多為學生提供動手機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助力提升中國產品的質量。
三、 上海市青少年實踐工作站的現狀
(一) 高校對實踐站學員的理論培育與實踐體驗緊密銜接
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深度融合是指高校搭建大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共同體過程中要推進理論教育向實踐教育延伸、課堂教學向課外實踐拓展、實踐教育向理論教育滲透、課外實踐向課堂教學推進。工作站安排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意義及方法,并采用校企聯合的方式,與以往大不相同。校企聯合的優點在于:形成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科學運行、務實高效的人才培育網絡與平臺,學生能接觸到最新最先進的系統與設備、學生所學的知識更加有權威與實用性、學生能快速地將所學的陌生知識融入到實踐運用中,真正將實踐能力培育的課外平臺延伸至社會平臺。
(二) 上海青少年實踐站在學生群體中的參與率有望逐年攀升
目前,25家上海市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已經創建,分布在12個高校17家站、7個科研院所、1個醫院。學生通過區縣教育局推薦和自薦的方法,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報名參加10大學科領域的研究課程。2016年度約有2483名學生報名成功,順利進站入點,從第一年的報考率和結題率來看,運營較為成功,未來幾年報名人數有增高趨勢。
(三) 部分學生家庭對實踐工作站的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上海青少年實踐站目前的普及情況下,我們在上海市進行調研,發現部分高校學生家庭對上海市青少年實踐站一無所知,極少數家庭清楚地了解該項目概況 。同時這些家庭大多數認為:“高中是孩子非常重要與特別的一段時間,孩子在高中階段提升學習成績最終考入名校才是最主要的,應在孩子處于小學或大學期間進行素質能力的教育。”
構建大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共同體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政府、高校、家庭和社會的通力協作,又需要專業課程、校園文化、教師和學生等教育教學各環節各要素之間的協調統一。
四、 上海市青少年實踐工作站運營模式的探索
2016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學實踐工作站經過緊張的前期籌備,全市共開設實踐工作站25個,服務全市多所知名中學高中學生,既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時間的生活,提升高中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積極探索了聯合辦學與科學教育的新方法。
(一) 搭建交流平臺、深挖服務潛力
努力以科學實踐站為契機,建立一個學術型課題討論的學術平臺,推動團組織、學校、學生和教師在學術課題領域的良性互動。高校要發揮中樞貫通作用,在政府的領導和大力推進下,根據學生實踐教學的要求,融合政府、企業、社區等多方資源,共建一批類別細分、功能多樣、各具特色的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基地,包括教學與科研和生產緊密結合、學校與社會密切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將企事業單位選拔人才的素質標準融入高校專業培養方案,增進專業教學與專業實習實踐,實現培育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校企融合;通過“科學實踐站”建設,進一步提升學校課題研究能力、教育能力和校園活力,提高現代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積極探索了聯合辦學與科學教育的新方法。endprint
針對場地、資源不足等問題,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努力爭取更多的政府投入和學校支持,尊重市場規律,引入市場機制,進一步提高科學實踐站的數量,擴大實踐工作站的覆蓋面和受益面,讓更多的青少年有機會來到實踐工作站進行學習。
(二) 擴大合作范圍、提升品牌知名度
發揮團組織的樞紐作用,吸引更多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甚至企業參與到科學實踐站的工作中來,讓更多的優質社會資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入到科學實踐站的行列,提升實踐站的品牌知名度。促進學校、企業和社會各方資源的深度整合、發揮集聚效應,努力形成長效的合作模式,并對達到要求的社會組織和教育機構進行推廣扶持。
(三) 滿足多元需求、加強制度保障
認真總結實踐工作站辦班成果,發掘典型,凝練機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案例。進一步了解現代青少年們的需求,優化課程設計,加強教師團隊建設,導師要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專業學習與實踐,奠定專業基礎,養成基本的專業素養。實踐發展導師要引導學生迅速從專業學習轉向專業實踐,培育和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全面提升不同科學實踐站之間的教育水平與核心競爭力。
以人為本,面向需求,進一步規范科學實踐站各項管理制度,提高業務水平。推動出臺科學實踐站相關保障制度,充分協調有關資源,積極爭取科學實踐站經費,或給予適當補貼,切實保障科學實踐站的持續運營。
五、 結束語
上海青少年實踐站作為培養教育高中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主要場所,在培育和踐行活動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上海市青少年科學實踐工作站不是一錘子買賣,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因此,上海青少年實踐站一定要把培育的目的貫穿到方方面面的實踐和工作中去,融入培養對象的日常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持續感知和領悟。屆時,我們要進一步總結經驗、創新方式、整合資源,使得上海青少年實踐站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 李克強.深化教育改革激發更大活力 貫徹創新戰略贏得發展未來[N].中國政府網,2017(4):18.
[2]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2016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工作要點[Z].2016(5):23.
[3] 王英立.美國大學合作教育項目實踐模式及其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2.
[4] 陳艦,楊軍偉.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科技視界,2016(4).
[5] 宋一婷.普通高中生社會實踐學習支持調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7).
[6] 胡建軍.積極構建大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共同體究[N].光明日報,2015(3);30.
作者簡介:胡月,趙逸杰,上海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