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文言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是學生的老大難,需要教師高效有趣的引導和幫助。教學目標的設計是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服務的,也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方向,如果做不到清晰簡潔,則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高效的課堂離不開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激活學生思維,消除為難情緒。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反思 ?教學設計 ?對話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56-02
一、簡化提問方式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高中生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古詩文言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上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可是很多高中生依然懼怕文言文,在考試中失分嚴重,近來筆者上了一堂題為《伶官傳》序的課,引發了關于開展好文言文教學的一些反思。
這節課筆者設計的課堂導入有兩步:第一步是用項羽的一張圖片導入新課,引導學生通過項羽烏江自刎前總結自己的慘敗原因的話(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對文章進行思考閱讀,旨在幫助學生直奔主題,簡潔明快,一下子鎖定課堂教學主題,集中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第二步是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分別解釋“伶”、“伶官”、“《伶官傳》”以及“《伶官傳》序“的含義,通過解字幫助讀懂了題目,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對其作出判斷和評價,有時候學會解字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尤其是對于文言文。該部分內容如下:
師:大家好,跟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是我的偶像——項羽ppt.,相信項羽烏江自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落得個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實在是令人嘆惋。項羽在烏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的慘敗,有沒有人記得是哪句話?
生:“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
師: 什么意思?
生:“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
師:其實,不只是項羽,很多的帝王將相,平民百姓也都將人生的失敗、苦難歸咎于天命。那么這種看法對不對呢?事情的成敗究竟是不是天命呢?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歐陽修的《伶官傳》序,看看他對于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師:有沒有同學知道“伶”什么意思?
生:伶:唱或演戲的人為伶。
師:那伶官呢?
生:在朝廷中授予官職的伶人。
師:伶官傳,什么人可以立傳?
生:有名望的人。
師:至少是不一般的人。據說后唐莊宗李存勖取得政權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寵用伶人景進、史彥瓊、郭門高等,讓他們做官掌權,以致敗政亂國,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國滅。為了提供歷史借鑒,歐陽修寫了一篇《伶官傳》,記述了上述的史實。那《伶官傳》序呢?
生:《伶官傳序》就是《伶官傳》的序言,《伶官傳序》就是歐陽修為《新五代史·伶官傳》作的序。
師:我們通過解字讀懂了題目,學會解字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尤其是對于文言文。
師:我請同學為大家讀一下課文。大家在她讀的時候思考一個問題;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二、深入反思過程
上完這堂課,筆者始終覺得有點缺憾:這堂課的導入太過拖沓。教學目標的設計是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服務的,也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方向,如果做不到清晰簡潔,則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也不利于集中學生的有意注意,拖沓的教學過程反而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學目標設計要遵循簡潔性原則。
在備課的時候,我設置了幾個主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問題如下:
(1)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呢?(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2)作者將用什么例子來證明它的觀點呢?(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3)找出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過程以及對應的時間。(4)通過“得”一“失”一“盛”一“衰”的鮮明對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慨嘆”,又有“惋惜”。)(5)回顧一下莊宗的足跡,歐陽修從莊宗的成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滿招損,謙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課堂上當筆者找同學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學生給的答案是:“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實乃人事也。”在沒有得到預設的答案時,筆者并沒有對學生的答案立即予以否定,而是對這個學生進行了追問——
師:如果老師把答案改成“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可不可以?
生:可以。兩個意思一樣的。
師:“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這是一個什么句式啊?
生:反問句。
師:兩個句子有沒有區別?
生:如果是反問句的話,盛衰之理雖然是靠天賦予的,難道沒有人事作為其中的因素嗎?我的那個句子沒有反問句就成了盛衰之理,全在于人事,而沒有上天這個因素了。文中本質上作者沒有否定天命的觀點。
師:古代人常“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迷信地認為人的命運是由上天主宰,作為那個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沒有否定這種傳統說法,但在這里他更強調人事的作用。
生:(齊)點頭。
師:好,那我再改一下:“盛衰之理,雖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可不可以?舉個例子,老師喜歡某寶寶的原因,(1)雖然說是他成績好,難道不是因為他是個善良的寶寶嗎?(2)雖然說是他成績好,實際上也是因為她是個善良的寶寶。
生:語氣變了,不強硬了,沒有氣勢。
師:口氣不同,語言的力度不同,是不是?語言的力度變了!語氣變了!是不是?
生:是。
師:好!那你來讀讀這段話,看看能不能表現出這種力度和味道。
生讀。
三、由淺入深教學
在課堂的生成過程中筆者本打算用提前設計的問題進行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但是教學過程是隨機生成的,在課堂的生成過程中,教師要靈活應變,選擇最佳方案。高效的課堂離不開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而教師就要在對話的過程中及時捕捉到對話中生成的閃光點進行追問,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激活學生思維,這樣可以使學生沖破思維的阻礙,消除為難情緒,在對話中實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考過程,使學生獲得深刻的感悟和體驗。
《伶官傳》序對筆者而言是一堂遺憾卻成功的文言文新授課,文言文教學的設計之于課堂教學而言只是對語文講讀教學的內容、程序及其具體環節作出的有效策劃,要想讓教學真正發生,還有許多功夫要下。
參考文獻:
[1]褚樹榮.高中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制[M].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5.
[2]徐昌才.比較拓展悟主旨——《丹柯》創意教學案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10).
[3]羅曉華.立足原點 多向輻射——以《觀刈麥》為例談古詩教學[J]. 語文教學之友,2016(7):41-42.
[4]丁曉言.構建高效課堂,從“提問”開始[J].語文教學之友, 2016(7):18-19.
[5]王瑩.如何設置科學有效的初中閱讀教學目標[J].語文教學之友, 2016(7):6-8.
[6]周建鋒.高中文言文“五步教學法”初探[J].語文天地, 2016(16):47-48.
作者簡介:
蔣莉(1991.12.31-),女,漢族,江蘇豐縣人,中學二級語文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