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君
【摘要】幼小銜接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幼兒對小學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源于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差異。幼小銜接教育的平穩過渡,是幼兒成長以及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轉折,倘若得不到良好的處理,就會對幼兒的成長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有關教育人員應該密切關注幼小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幼兒教育小學化及片面化的傾向、忽視小學教育的銜接,使幼小銜接工作過于單向化、家長的教育理念陳舊,使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受到阻礙等問題。通過采取多種手段不斷完善幼小銜接工作,如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開展素質教育、加強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合作、積極轉變家長的教學理念,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
幫助幼兒更好的從幼兒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中,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小學教育 ?幼小銜接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17-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庇變簣@教育和小學教育是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兩者階段的教育存著著連續性和階段性。一方面,幼兒園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奠基階段,為幼兒進入小學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另一方面,幼兒園教育階段,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游戲化和生活化是幼兒活動的主要特點;而當幼兒步入小學之后,其所面對的教育就是以課程學習為主,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且兩種教育階段的作息制度、環境布置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幼兒從幼兒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是其人生中面臨的一個巨大轉折點,良好的解決兩者之間的無縫隙銜接,對促進幼兒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倘若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必定嚴重影響幼兒未來的發展。
幼小銜接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幼兒對小學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源于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差異。因此幼小銜接就是要根據身心發展的階段和連續性規律及兒童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做好兩個階段的銜接工作,使幼兒盡快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避免或減少因兩個學習階段間存在的差異給幼兒身心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其入小學后的發展及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因此,幼小銜接問題是幼兒園以及小學教育者不可忽視的問題,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更應該引起有關人員的重視。
一、當前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幼兒教育存在小學化及片面化的傾向
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廣大幼兒教師的教學理念雖然得到了一定的轉變,但由于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各級教學仍將成績看作衡量學生的重要標準,致使幼兒教育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同時,一些幼兒教師對幼小銜接存在錯誤的認識,認為幼小銜接就是“像小學一樣上課”或是“教小學的內容”,在許多幼兒園的管理和教學中,出現了嚴重的小學化傾向,特別是幼兒園大班。例如,許多幼兒園大班都會開設珠心算、漢語拼音、英語等課程,實施嚴格的紀律規則管理,并且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等,這不僅不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同時也并不能使幼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種小學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對幼兒的適應能力沒有任何幫助,更會造成幼兒學習的多種弊端。一些幼兒在幼兒園過早的接觸小學教育,會使幼兒掌握一定的小學知識,這會導致幼兒在進入小學后失去學習興趣、驕傲自滿、不認真學習等新的問題。
幼兒教育應該注重啟蒙性和全面性,包括社會、語言、藝術、科學以及健康等多個領域的內容,且彼此相互滲透,影響著幼兒的能力、態度以及情感。但許多幼兒園往往只注重知識與智力培養,忽視了身心與情感的教育。一些超前訓練的行為,無疑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是有害而不利的。
(二)忽視了小學教育的銜接,使幼小銜接工作過于單向化
大多數幼兒園對幼小銜接工作是非常重視的,且不僅在心理教育層面如此,在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也都積極向小學教育靠攏。然而,小學方面卻很少關注學生的這一轉折,幾乎很少開展幼小銜接相關的輔導,致使幼小銜接工作出現一頭熱的狀況。兩者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導致幼兒園并沒有真正了解小學教育和幼兒教育的區別,致使進行單純的模仿。小學教師也不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忽視了協調工作,致使幼兒在出入小學時產生一定的交往和學習壓力,無法快速適應新的環境。
(三)家長的教育理念陳舊,使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受到阻礙
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時期就應該接受語言、舞蹈、書法等各種特長班以及補習班的教育,不能讓孩子的起步就落后與別人。于是,每天在接孩子放學之后,首先就會問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家長通常都是注重孩子掌握了多少漢字、學會了多少道算術題等,這種輕視德育、注重智育的教學理念,一味的揠苗助長,造成了一股強大的教育阻力。這種做法只是增加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并不利于其終身發展。與此同時,許多家長并為對幼小銜接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及時的幫助孩子適應生活和心理的轉換,致使幼兒無法快速適應小學教育環境。
二、優化幼小銜接工作的相關策略探究
(一)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積極開展素質教育
作為幼兒學習及成長的重要引導者,幼兒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每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和成長環境,做到對幼兒的因材施教。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帶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不斷提升幼兒思維、表達以及觀察能力。通過讓幼兒不斷接觸不同的事物,加強其情感認知。
例如,在幼兒園大班幼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而是可以組織幼兒去小學的校園進行參觀,還可以讓幼兒為自己佩戴紅領巾,切身體會成為一名小學生的感覺,使幼兒的心態實現良好的對接。同時,小學教師也要積極為學生營造熟悉的環境,可以帶領學生一同布置教室,以此緩解其緊張的情緒。針對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的特點,小學教師可以適當的調整課堂教學安排,進而降低幼小銜接的差距。無論幼兒教師,還是小學教師,都應該在教育過程中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將幼兒的生活經驗以及興趣愛好等作為教育的著手點,積極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二)加強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合作
幼小銜接工作的單向化,并不利于幼兒盡快適應小學教育。因此,幼兒園和小學之間應該積極加強彼此的聯動與合作,使幼小銜接工作能夠得到全面開展??梢赃m當組織幼兒園與小學教師進行角色互換,彼此模擬課堂教學;或是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相互探究等,使教師能夠不斷掌握幼兒的需求,并發現彼此教學過程中的差異和問題,進而找到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的關鍵點。幼兒教師能夠掌握小學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等,并運用和游戲教學結合的方式開展幼兒教育;小學教師能夠掌握幼兒的教學特點和作息時間等,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三)積極轉變家長的教學理念,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
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方面,要積極轉變家長陳舊的教育理念,使其認識到書本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內容,而品格和興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各種興趣班和輔導班雖然能夠在短時間起作用,然而以長遠發展的視角來看,需要家長為其營造具有創造力的環境,使興趣能夠引導幼兒自主學習。
另一方面,應該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時的內心和生活變化,并對孩子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分享,獨自面對挫折,形成良好的獨立能力。為孩子營造輕松的家庭氛圍,使其明白自己長大了,不應該再依靠父母,要獨立接觸新教師,結交新朋友,承擔新的學習任務等。調整孩子的生活規律,確保其按時起床、睡覺,形成一定的作息規律和時間觀念,能夠逐漸適應有節奏的生活。
綜上所述,針對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幼兒身心的發展特征,有效解決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問題,不僅能夠推動幼兒的可持續性發展,同時對教育質量的提升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有關教育者對幼小銜接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且根據當下出現的問題不斷探究相關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李娟,崔蕾,李洋.幼小銜接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的實踐研究——基于西安5所小學一年級學生入學適應現狀調查[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47-48.
[2]謝樺.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基本問題及對策——基于廈門市湖里區幼小銜接現狀開展的實踐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2):39-41+44.
[3]彭英加.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12):147-148.
[4]楊文.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3(8):61-63.